中国人伟大的100个理由!
作者:张正春 时间:2008/2/27 7:57:2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132
53、 中华瓷器。丝绸和瓷器成为唐宋以来中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它给中国赢得了许多声誉。瓷器以景德镇为最,一块普通的泥土经过水火交融的锻炼,奇迹就出现了:光彩夺目,晶莹如玉,千姿百态,华美无比,这就是精美瓷器的艺术魅力。在瓷器的创造发明中,中国人把“女娲炼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化腐朽为神奇,化学变化和艺术创造相结合,人工之妙,造化之奇,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果把中国的瓷器工艺和意大利的玻璃工艺相比较,中国特色就显而易见。
54、 中国象棋。中国象棋是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的一个缩影,是战争艺术和军事智慧的结晶,一炮一马,一兵一卒,纵横车车,运筹将相,进退生杀,相互制约,行军布阵,攻守应变,颇具人生智慧,表现出丰富的哲学思想。
55、 中国围棋。中国围棋是一种绝妙的发明创造,其中的艺术构思和思想内涵说明中国人具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发明创造能力,体现了中国人非凡的智慧和博大的胸怀。圆形棋子主动,象征天道;方形棋盘主静,象征地道;正合“天圆地方”之意。一种棋子,色分黑白,理通阴阳,道法太极,有天地日月之象,有乾坤开合之妙,虚实进退,往来变化,刚柔相推,攻守相依,忽如龙争虎斗,忽如二龙戏珠,忽然硝烟四起,忽然风平浪静,忽然狭路相逢拼命厮杀,忽然天高地远各奔西东,春风得意者步步领先,海阔天空,任意驰骋。然而棋逢对手,岂可大意?一时失手则处处被动,步步紧逼,节节败退,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虽然,高手自有妙着,断腕“弃子”亦可扭转乾坤、起死回生,以小败而获大胜,不亦快哉!围棋对弈,有“气”则生,无“气”则亡。高手相遇,最终胜负取决于空间实地大小与先后手,不是你死我活的较量,而是境界高低、胸怀大小的呈现。围棋是“神仙棋”,一番“手谈”晤对,比赛的是棋手的风度和修养,眼光之远近,气量之大小,最高境界的对弈是人生的感悟和超越,而不在于简单的得失输赢。这就印证了传说中尧帝发明围棋的意图: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涵养道德,培育精神。
56、 中华武术。武器的最初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大进步,然而,在武器的使用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当武器被人们用于自相残杀,武器就成了凶器。在厮杀格斗中出现的各种武器,不是为了对付野兽,而是为了杀死自己的同类。如何化解这个矛盾,这就有了“化干戈为玉帛”的思想。“止戈为武”的思想是中华武术的基本信念。把防身抗暴和修身养性相结合,化残暴为吉祥,化戾气为和气,化敌为友,化险为夷,于是,刀枪剑戟,戈矛棍棒,这些杀生的凶器演变成了养生的法宝,“十八般武艺”都成了健身养生的艺术。“峨眉剑”、“少林刀”,经过中华武术的改造,刀光剑影和枪棒拚杀成了一种祥和的艺术境界,这不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吗?至于中华武术的最高境界,武器反而成为多余的累赘,“太极拳”、“八卦掌”都不需要武器,它是一种生命的艺术和思想的升华,其中的人生感悟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的高超智慧,高深莫测,诚不足以为外人道也。
57、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不是一般的饮食文化,是受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深刻影响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是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其中的科学内涵、思想内涵和文化艺术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孔子说:“食不厌精”,这是对中国饮食文化最好的注解。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和源头,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特殊性质。“调和五味”是中国烹调技术的基本指导思想,由于烹调过程中需要平衡阴阳、调和五味,其中的道理和治理国家是一样的,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把饮食文化和政治文化统一起来说明了中国文化的综合性与调和性,实际上,中国饮食文化已经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首先,中国饮食文化的科学性非常重要。试想一下,在油、盐、酱、醋、糖、酒的化学处理之后,在姜、葱、蒜、花椒、辣椒、芥末……这一系列具有强烈杀菌杀虫作用的处理之后,不但除去了食物中的膳、腥、臊、臭等异味,大大降解了大量具有毒副作用的物质,杀死了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卵,再经过煎、炒、烹、炸、蒸、煮、烧、烤的一系列加工过程,我们吃到的食品就有了足够的安全保障。应该说,中国饮食文化保证了中国人的饮食健康和生理发育的良好条件,对于维护中国人的生理健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非但如此,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非常丰富的,品种多样的面食和炒菜以及丰富多样的汤、粥、羹、浆,极具中国特色的饺子和包子、元宵和浑沌,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美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思想和美妙艺术,感受中国古典美学的至高境界,启发人生智慧,感悟人生真谛,这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58、 衣裳文化。《易》曰:“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由此可见中国衣裳文化(现在的说法是服装文化和服饰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上衣下裳”的制度在中国大概很早就出现了,这是人类服装史上的一次大革命,意义非同寻常。人类社会现代服装文化以“西装”为主流,自辛亥革命后,我们已经把中国古代的衣裳传统遗忘了。当我们在古代壁画和图书中,在现代古装戏剧电影中,在现代中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服装中,我们所看到的情景实在令人吃惊:光彩夺目、雍容华贵、富丽堂皇、飘逸潇洒……无论款式和色彩,无论气度和风韵,中国古代的衣裳文化都是极其丰富、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相信将来的服装演化一定会从中国古代衣裳文化中吸取无数的营养。
59、 中国茶道。茶和茶道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我们只要把茶和咖啡、可乐相对比,就会发现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国茶分为绿茶、红茶和花茶等几大类。具体品种则多种多样,龙井茶、乌龙茶、铁观音、碧螺春……不一而足。相对而言,咖啡和可乐的实用性强,而文化艺术内涵就比较薄弱。相反,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什么人,只要有一杯清茶,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就诞生了,这就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魅力。试想,如果我们在乡村野地茅草屋,友人相聚,故旧重逢,或者一人独处,浪迹天涯,一杯粗茶,足慰平生!其实,无论是乡村小店,还是高档宾馆大型酒店,茶的特殊魅力是无法取代的。一杯清茶,一缕清香,那种清雅恬淡高洁脱俗的艺术享受,那种清静淡泊的高士情怀,不是正好体现了君子高尚纯洁的情操吗?至于品茶悟道,其中真谛,没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是难以领会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