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的两条主线和三个环节
作者:佚名 时间:2008/3/24 23:59:0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059
所谓“贯串两条主线”是指在整个备考过程中,以考点为一条主线,以五大类诗歌、词、曲为另一条主线。所谓“抓住三个环节”是指在指导复习过程中着重落实“品读诗歌”“审清题意”和“规范做题”三个环节。而上述“两条主线”就贯穿在“三个环节”的复习备考过程中。
第一个环节:品读诗歌。这是诗歌鉴赏的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读懂了诗歌,才能进一步鉴赏评价,也才能最终落实在纸笔考试中。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品读诗歌呢?
第一步,抓规律,指导分类品读。
写景诗:诗人是借助意象营造意境来表达感情的。根据这一规律,指导学生掌握写景诗的品读鉴赏方法也是由分析意象入手,进一步体会意境,最终把握诗人的感情。最主要的手法是借景抒情。分析景与情的关系是品读的重点。
咏物诗:托物言志或以物喻人是咏物诗的主要特点。指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首先把握物的特点,然后抓住物的象征意义,最终领会诗歌的主旨。
咏史诗:或是借古讽今,或是寄托身世感慨,或是对历史史实进行议论点评。指导学生根据这些特点规律,首先抓住历史(或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等),然后结合诗人所处时代、诗人身世进行分析,最终把握诗歌主旨。
咏怀诗:即事抒怀是这类诗歌的特点,指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事并由此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边塞诗:多描写边地奇异的风光,表现战争的残酷、戍边将士的思乡爱国、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等主题。让学生掌握这些主题特点,有助于他们读懂诗歌。另外关注唐朝和宋朝边塞诗的区别,可以在选择读诗材料时兼顾两者。
词和曲的阅读:结合词和曲的特点(如词牌曲牌,先叙事写景后议论抒情,词用语比较典雅,曲用语比较通俗口语化,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等)选用少量典型的作品进行阅读指导。
第二步,抓过程,指导具体品读。
首先读题目。题目是领会诗意的关键。如读朱庆馀 的《 近试上张水部 》,如果不从题目入手,学生就可能完全会错意。其他诗歌也是如此,题目会传递我们非常重要的信息。如刘攽《雨后池上》(2005年全国卷),题目就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的是雨后池塘的景色。
其次读诗句。在把握题目传递的信息的基础上,细读诗句是整体把握诗歌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对重点诗句的品读,应该详细指导。
以王禹偁的《村 行 》为例,“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这几句学生比较容易读懂,就是写秋天傍晚村行所见所闻,而最后两句“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就是理解这首诗,把握诗歌主旨的关键诗句。
最后读注解。补充注解对我们把握诗歌主旨非常有帮助,要引导学生关注。如2005年福建高考题所用的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就有一个注解“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楼而作此诗。”诗人为什么登楼,为什么用夸张手法写出自己登楼后的愉悦高兴的心情,都可以从这个注解中得到答案。
第二个环节:审清题意。这是学生经常出问题的一个环节,由于审题不清而失分的情况在各种考试中特别常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审清题意呢?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先仔细地读题目,然后画出关键词句,最后根据关键词句明确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仍然以2005年福建题为例。第二个问题是“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学生不难画出关键词句“艺术表现手法”“简要分析”,也就不难明确对应的考点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又如2006年江苏题的第一题是“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指导学生画出关键词句“前两句”“怎样的思想感情”,“又字好在哪里”,明确对应的考点分别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
第三个环节:规范做题。学生读懂了诗歌,审清了题意,明确了考点,应该说已经知道怎样做题了,但还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该怎样表述,因此而失分的情况也是相当多的。我们老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准确而规范地答题。每个考点答题的规范大同小异。下面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个考点为例,说说答题的规范步骤。
仍然以2005年福建题为例。考点是表达技巧,答题步骤是三步:第一步,先写出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第二步,结合作品具体分析如何运用这一手法(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第三步,分析运用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或作用(突出了自己遇赦的极度高兴的心情)。
上面所讲的三个环节,始终贯串着两条主线,让学生掌握五大类诗歌、词和的阅读规律及技巧,掌握各个考点的相关知识、做题方法和答题规范。
第一轮复习重点放在第一个环节,品读诗歌。让学生真正有非常强烈的读懂诗歌的意识,真正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第二轮复习重点放在第二三个环节,让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养成画关键词句的习惯,养成从关键词句中明确考点然后根据考点相关知识和方法做题的习惯,养成按步骤规范答题的习惯。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