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独家解读之三:语文题有创新,作文富人文性
作者:佚名 时间:2008/6/13 22:58:0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52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盛志武、现代教育报精品博览周刊主编顾超雄作客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2008年高考落下大幕,新华网第一时间约请各科高三把关名师对试题进行分析。各科难度如何?如何答题能得高分?高考命题对明年参加高考的师生有何启示?6月11日,北师大附中语文教师盛志武、现代教育报精品博览周刊主编顾超雄作客新华网,解读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和高考作文,与广大考生在线交流学习语文的心得。
盛志武简介
盛志武,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高三备课组组长,教研组副组长,西城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顾超雄简介
顾超雄,女,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硕士,现任现代教育报精品博览周刊主编。曾供职教育部信息中心、北京娱乐信报、中央电视台等综合媒体,从事教育报道10余年,做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报道和大型活动策划。
08年北京语文试题延续以往出题特点 并有一定创新
主持人:今天的高考试题解读系列访谈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盛志武、现代教育报精品博览周刊主编顾超雄,欢迎两位。我们今天一起来关注的是语文试题。
两位嘉宾,可能是语文是关于自己母语的科目,也可能因为它是第一科考的科目,所以每年的语文试题格外受到关注,而每年的高考作文试题甚至会成为老百姓一度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两位嘉宾在看到今年的高考试题之后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盛志武:我看到08年北京试题的第一感觉是它延续了以往的出题特点,但是有一定的创新。在题型的设计上保留了字音、字形,但是也有新意,比如说第5题的文学考察,就和课内结合起来了,而且也很新颖。
顾超雄:我一直在从事媒体工作,所以通常我们语文考试会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的考核,另外一部分就是大作文小作文的考核,我更关注的是作文这一块。从作文的题目来看,事先大家可能都想好了今年有可能会涉及地震方面的内容,因为地震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灵都有很大的震撼,高考也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我们的作文题目越来越注重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了,更加直击时事了。可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直击政治时事的。
试卷注重考察和选拔的结合 难度略难于去年
主持人:今年语文试卷整体难度如何?考生们普遍有什么样的反应?两方面的反馈是一致的吗?
盛志武:学生的反应普遍觉得正常,我们老师觉得这个试题在难度上可能略难于去年,但基本是持平的,两者也基本是一致的。
主持人:网民“三秦大地”问语文试题出题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新意?显示出一种什么样的出题意向和趋势?能不能请嘉宾将一卷和二卷分开说一下,就是基础知识部分和作文部分。
盛志武:北京卷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和创新的统一,这份试卷非常注重考察和选拔的结合。所谓考察就是学生在学了高中三年的语文以后,对这个学科知识有一个基本的检测,所以这个内容是相对的。高考要承担一个很重要的选拔功能,在这份试卷里面有一些题是很好地体现区分度的。第一卷主要是承担考察的功能,前10题的选择题,无论是语文基础还是古文阅读,相对稳定。第二卷的诗歌、阅读和作文承担着选拔功能,诗歌鉴赏问题增加到了10分,第一题是语言的理解,第二题是考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捕捉和理解,第三题要求考生分析诗歌的风格特征,这个在诗歌鉴赏里面应该说是难度很高的一道题,命题者通过合理设置很好通过了考察和选拔,我认为第三题是语文基础比较好的考生有所作为的地方。
第一卷虽然偏重于考基础,但是也考了一定的语文能力,比如说其中的第三题也就是病句题,答案是B。这要求考生不仅仅知道成语的意思,也要知道在语境中的合理使用。第6题古文试题,错误答案是A。它的命题意图是要求学生在语境当中根据上下文去推断它的意思。后面的第二大题,大阅读第5题着重考鉴赏,它不像2007年的北京大阅读主要是理解,今年很明显侧重于考鉴赏,直接考鉴赏的题目超过了10分,一共是18分的题。所以在这一点上非常引起我们一线老师的注意了。
第七大题作文题与去年有一点区别,今年的题可能略偏于理性,不像去年文学色彩稍微浓一点。这份试卷的另外一个特点可能就是偏重于学科特征和时代热点的结合。比如说小阅读,选材是关于塑料袋的问题,今年6月1日刚刚禁塑。还考察了与汶川地震和奥运会相关的题目,这是今年很热的社会焦点。语文考试因自己学科的功能,引入了很多的社会热点的素材,但是它的利益还是考察学生基本读写的能力,命题的趋势。就北京卷来看,大概有几点:第一、考察的内容还是有平稳的路子。第二、区分和选拔的内容要偏于理性,大阅读要偏于鉴赏等等。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选拔试题的内容,是不是也是学生失分更大的部分呢?
盛志武:是的。这一块的题目应该是学生丢分比较多的地方。
高考辅导一线的老师不是在和高考命题者进行博弈
主持人:网民“祖国的孩子”问作为一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你最关注哪方面。在考前总复习中,有没有哪方面是您估计到的? 哪一方面是出乎您意料之外的呢?
盛志武:每年的研究老师都做得很充分,一线的老师不是在和命题者进行博弈,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共同通过考试这样一个途径,更好地完成中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所谓的压题也会做一些,但是我们注重的还是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当然我们也会收集一些信息,我们预期到的文学常识可能会纳入考试范围,作文的命题形式应该是给材料,再给形式,再自主命题等等。我们也猜测到诗歌鉴赏的内容可能要考清代的诗歌,因为高考的诗歌可能会回避一些热点,去年考的是诗歌的源头,但是这些预计没有太多的意义,所以我想还是把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做一个提升,这是我们命题的最根本的地方。
我们每年会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社会热点,我个人理解不是非要压某一道题,而是通过研究社会热点去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思考,锻炼他们的思考的技巧和方式,这样在考试当中无论有没有直接涉及到热点,但是我们的能力和素质准备了,就是很好的。
高考作文指向人文人性指向时事是进步
主持人:网民“江太公钓鱼”问高考作文有六套试卷涉及了地震,但也有不少务虚的作文题,这两方面情况您怎么看?
盛志武:我们要注意高考命题的学科特征和社会热点结合的问题。每年社会上发生很多的事情,真正的教育不应该是引导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应该让大家关注生活。但是语文考试毕竟是学科性的考试,就算是有些高考题直接与社会热点来命题,我想可能也是需要足够的学科知识做支撑,才能把这题答好。
主持人:网民“在水一方”问顾主编,作为教育专业媒体的资深人士,如何看待高考作文命题近年来的变化?您在组织高考报道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您认为媒体在报道和服务高考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在这里,我注意到现代教育报在5月23日封面的文章题目叫做《历史铭记这一刻》,这就是今年北京小作文的题目,好象是一种巧合,不知道是高考的老师看到了这篇文章,还是现代教育报预感到了什么。
顾超雄:在6月8日高考结束的时候,我们就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巧合,虽然说是巧合,但是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对于事件的关注更偏重于人文和人性了。我国今年经历了几个大的事件,比如说今年的大地震,全国哀悼日等等,同时我们即将面临奥运会,无论是灾难类的事情,还是我国大的话题事件,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指向了人文、人性。
应该说,以前我们曾经关注过9.11事件,在相关的10几万幅的照片中,让人留存的印象最深的照片,是一张在堆满了灰尘的玻璃桌子上,有半杯完好的水放在那里,而周围是一片废墟的照片。也就是说,当人类灾难来临的时候,人性的东西往往最感人。我国在做全民哀悼日的时候,国际上对我们这次大的哀悼的评价,也是中国社会越来越关注人性了。
今年高考和我们封面照片有一个重合,我想这其实就是证明了所有的人在看事件的时候会有一个共同的趋向。我从业到现在做教育行业已经十几年了,有一个语文老师阅卷出来以后,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在评判一篇作文的时候,分数已经很低了。最后两句话学生说:我是农村来的孩子,我的父母并没有在外面等我,我的父亲在种地,当我考试以后我要在太阳下站两个小时来体验我父亲的艰辛。他就认为这么质朴的情感的表达不应该给这么低的分。老师说,人对质朴情感的表达和回归是我们所追求的和我们未来评价的标准。
很多人可能已经猜测到了今年会考地震内容的题目,命题每个人心里都有,但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得到高分,那么就要看我们个人的领悟,我们对整个人类和国家命运的关注,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今年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山东省下了一个规定,媒体不再参与整个高考中的过程中的细节,如果媒体过度关注这个细节,可能会让考生在考试以后出现一个比较紧张的状态。我们不要过多披露某一个考生的痛苦,而应关注事件当中的人的感受,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及时向考生透露各种国家批准发布的信息,同时给考生在考前、考中、考后过程提供信息的服务,更关注人的心灵和人的本质。
语文考试最易失分的是文学作品阅读、诗歌鉴赏以及作文
主持人:网民“7889652”问嘉宾,考生最容易失分的是哪部分?哪些知识点是最应该引起注意,但是可能没有注意到的?在考后如何估分才会比较客观,尤其是在作文方面?
盛志武:考生最容易失分的还是文学作品阅读、诗歌鉴赏以及作文。这些地方其实在备考当中也是老师讲得比较多的,但是确实是呈现了非常浓厚的语文学科特色的,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积累才能把它做好的一类题。这类题丢分比较多,自然也要引起考生的注意。客观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主观题一定要注意,在高考的实际估分当中,它会很好地执行一个原则就是“意思对即可”。如果你的意思真的对了,那么真的就即可了。当然也不要过度分送标准。
至于作文这块,首先得看你所写的内容是不是符合题意,另外就是你的内容是不是充实、有新意,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流畅。如果是的话,可能就48分左右,如果在这几个点上做得更好,可能分会更高。当然,每个考生还要依据自己平时的作文成绩,因为考场作文会有一定的偶然性,至于作文估分还是要预留一点空间。这个可能要参考平时的成绩,但是也要考虑到考场的偶然性。
主持人:那么今年的分数线和去年相比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请盛老师在这里做一个预测。
盛志武:今年的题比去年会略微难一点,我估计分数会稍微低一点,当然有一个合理的度。
网上阅卷和作文质量监控组可将评分失误降低到最小
主持人:网民“异度空间”说,从10日起,高考语文阅卷点正式启动试卷评阅。今年首次实行网上阅卷的高考语文将在作文评阅时专门设立质量监控组。我是考生家长,我想知道网上阅卷的利弊,另外作文的质量监控组起到什么作用?作为家长,我还有一个担心,就是担心在那么多的阅卷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最好是这个失误不要落到我的孩子的头上,那么这种比例多大?
盛志武:我今年没有参加高考阅卷,所以今年有些情况我不是特别的了解。我个人感觉网上阅卷对于考生来说还是有利的,把不同老师对于同篇作文比较大的区别会很快显示出来,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并且给考生一个合理的成绩。弊端应该就是对阅卷老师和阅卷工作组织者会增加很多工作量。
作文质量监控组对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评判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我们应该能理解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老师要判十几万份卷子,有些失误是很难免,但是我想通过网上阅卷,通过工作监控组,这个失误会降低到最小最小,所谓的失误有一个合理度,在给分上可能会差一两分,但是在归类上不会有问题。
高考作文错一字扣一分有积极意义 北京今年还是错三字扣一分
网民“旋转木马”:在今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语文科写作新增了一个规定,即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这种方法有没有纳入应用?这是大家很担心的,如果错得多的话,可能扣的分数会相当大。
盛志武:这个办法在北京市今年的阅卷中没有应用,今年还是和往年一样,每错三个字扣一分,重复的不计。虽然没有在北京市正式应用,但是我还是想提醒广大的考生,现在随着键盘代替笔,错别字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所以高考出台这样一个新的规定,恐怕也有它积极的意义。
语文的应用是一生的 理科生也要学好
主持人:网民“kkk”:盛老师,顾主编好,我是明年的考生,我觉得自己在所有的科目中最心中没底的就是语文。像我一样情况的考生还不在少数,我们觉得最难把握的就是语文,语文的知识面特别广泛,这种情况在理科生中出现得还比较多?为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应当如何有效利用好最后一段复习的时间呢?
盛志武:这个确实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理科班的同学。
主持人:有些同学的理科成绩会很好。
盛志武:是的。他在文科可能会有不自信。
主持人:可能会有无从下手的恐慌。
盛志武:语文知识面很广,无外乎就是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还包括一些思想和素材的积累,要想提高语文成绩,还是要把高中三年的语文课上好,我个人体会可能不会太有普遍意义。因为我一直教的是理科实验班,这些同学他在各个学科当中投入最不够的就是语文,这样导致面对高考心里有一点不自信,也是比较正常的。
当然,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比如说读懂一篇文章,引发你的思考等等。这次的第五大题是一篇散文,这样的文章难度比我们的课文要低得很多,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高二的时候有一篇文章郁达夫的《古都的秋》先是描写,后来就是议论分析对于秋天这种情绪的描写。
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把这种课文能够读懂,而且得出一些读文章的经验和方法,那么面对高考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另一方面,就是在高三的总复习阶段,恐怕要根据考点做一些扎实有效的复习工作,当然其中包括去做一些很规范的、有针对性的模拟试题。
顾超雄:我只有一个建议,我觉得这个网友在问的时候强调自己是一个理科生,我可以告诉你,在我们身边的周围很多的成功人士都是理科生,但是他的人文素质并不低。所以希望这个考生树立信心,同时扩大阅读面,尤其是多读一些你喜欢的文章,阅读本身就可以提高你的人文素养,语言都是相通的。如果你产生了这种浓厚的兴趣以后就把基础知识跟着老师复习,巩固一下基础知识,不会差到哪里去。
语文的应用是一生的,如何提高一个人的人文素质,语文承担着很大的作用,不要强调你是理科生,你应该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大量的去进行阅读,阅读会使人产生对语文的兴趣,同时提高你的成绩。
考生要相信自己 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
主持人:大家可以去参考一下,要相信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网友“震动中国”:盛老师,在您多年的高考辅导和教学实践中有哪些难忘的故事或经历?
盛志武:这个确实有很多的,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尤其是高三的语文老师,故事会很多。如果要说起来呢,我觉得顾老师的话给我很多的触动。昨天,有一个学生发了一个短信,他说:您能否给我推荐几本书,我想增加一下我的文化素养。其实这样的事情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到了高三就说:我现在才明白语文是怎么回事儿,如果作为一个高三的语文老师我想这些事情是我最感慨,也是最难忘的。
主持人:网友“qwertyui”:顾老师,如果您要答今年的语文卷估计自己能得多少分?这个问题我也想问问盛老师,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
盛志武:这个我不敢说,虽然我是教这个学科的。我想一卷应该没有问题,二卷会丢一点分,首先我肯定不会比我的最优秀的学生考得高,我想真要做的话可能130分左右吧。
顾超雄:这个问题问得有点让我想起一些事情。首先我们都经历过高考,而且曾经在高考语文中得到过比较高的分数,我原来是一个比较偏科的学生,我语文和英语很好,但是数学和物理比较差。今年语文高考我想基础知识没有问题,但是作文可能有偏差,毕竟我脱离了高考的训练很多年了,已经不太熟悉这些路子了。我想起了一个故事,2007年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做过一个测试,当时请到了聂卫平,他说他写高考作文的时候写了自己的身份,直接被淘汰。所以我想,高考在不断发展和进步,80后、90后经历了不同的高考,我期待着我们高考向着更人性、更能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方面发展,因为高考是我们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有一个创新的引导,才有利于形成整个中国人的素质向着更好方向发展的趋势。
主持人:盛老师非常谦虚啊,您说可能没有自己优秀的学生考得高。我想考生的家长会特别关心那部分最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平时学习当中掌握的一些方法有什么窍门呢。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您的很多学生曾经在语文成绩上取得高分甚至满分,这部分孩子,他们在学习中有哪些好的习惯和共性?
盛志武:每年都会有很多的考生语文得高分,但是得满分的不多。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自己感觉这句话应该改成“师傅指指门,修行在个人”,对于语文成绩非常好的孩子,一定是素养非常好的,而这些素养是他长时期开始积累起来的。作为语文老师我会给他提供很多的建议,比如说让他关注和思考某些问题,在这个学科问题上思考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兴趣点非常多,阅读面非常广,比如说今年北京的作文题就有很多的同学在思考。
他的思考和自己的兴趣有关,比如说对音乐很感兴趣的同学,就感觉真正要做好音乐家,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做人。我想起了付雷曾经说过:先做人,然后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这其实就是我们成才的程序。我想,类似这种有自己思想的考生,长期积累下来,他在语文考试当中自然是很不错的。
另一方面,就是在高三总复习阶段的训练是应该有体系的、具体的、有效的。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就要告一段落,在访谈的最后,请二位嘉宾对明年备战的考生提些建议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高考第一关吧。
盛志武:首先得尊重课本,然后在总复习阶段要注意学科的体系扎实、有效,当然我觉得最关键的是相信自己。
顾超雄:我只有一句话,就是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可能大家会认为这句话很虚,当我们走过高考的时候,再回头看这次考试,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有助于我们打好人生的第一个大仗。
高考独家解读之三:语文题有创新 作文富人文性
来源:新华网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盛志武、现代教育报精品博览周刊主编顾超雄作客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2008年高考落下大幕,新华网第一时间约请各科高三把关名师对试题进行分析。各科难度如何?如何答题能得高分?高考命题对明年参加高考的师生有何启示?6月11日,北师大附中语文教师盛志武、现代教育报精品博览周刊主编顾超雄作客新华网,解读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和高考作文,与广大考生在线交流学习语文的心得。
盛志武简介
盛志武,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高三备课组组长,教研组副组长,西城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顾超雄简介
顾超雄,女,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硕士,现任现代教育报精品博览周刊主编。曾供职教育部信息中心、北京娱乐信报、中央电视台等综合媒体,从事教育报道10余年,做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报道和大型活动策划。
08年北京语文试题延续以往出题特点 并有一定创新
主持人:今天的高考试题解读系列访谈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盛志武、现代教育报精品博览周刊主编顾超雄,欢迎两位。我们今天一起来关注的是语文试题。
两位嘉宾,可能是语文是关于自己母语的科目,也可能因为它是第一科考的科目,所以每年的语文试题格外受到关注,而每年的高考作文试题甚至会成为老百姓一度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两位嘉宾在看到今年的高考试题之后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盛志武:我看到08年北京试题的第一感觉是它延续了以往的出题特点,但是有一定的创新。在题型的设计上保留了字音、字形,但是也有新意,比如说第5题的文学考察,就和课内结合起来了,而且也很新颖。
顾超雄:我一直在从事媒体工作,所以通常我们语文考试会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的考核,另外一部分就是大作文小作文的考核,我更关注的是作文这一块。从作文的题目来看,事先大家可能都想好了今年有可能会涉及地震方面的内容,因为地震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灵都有很大的震撼,高考也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我们的作文题目越来越注重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了,更加直击时事了。可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直击政治时事的。
试卷注重考察和选拔的结合 难度略难于去年
主持人:今年语文试卷整体难度如何?考生们普遍有什么样的反应?两方面的反馈是一致的吗?
盛志武:学生的反应普遍觉得正常,我们老师觉得这个试题在难度上可能略难于去年,但基本是持平的,两者也基本是一致的。
主持人:网民“三秦大地”问语文试题出题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新意?显示出一种什么样的出题意向和趋势?能不能请嘉宾将一卷和二卷分开说一下,就是基础知识部分和作文部分。
盛志武:北京卷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和创新的统一,这份试卷非常注重考察和选拔的结合。所谓考察就是学生在学了高中三年的语文以后,对这个学科知识有一个基本的检测,所以这个内容是相对的。高考要承担一个很重要的选拔功能,在这份试卷里面有一些题是很好地体现区分度的。第一卷主要是承担考察的功能,前10题的选择题,无论是语文基础还是古文阅读,相对稳定。第二卷的诗歌、阅读和作文承担着选拔功能,诗歌鉴赏问题增加到了10分,第一题是语言的理解,第二题是考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捕捉和理解,第三题要求考生分析诗歌的风格特征,这个在诗歌鉴赏里面应该说是难度很高的一道题,命题者通过合理设置很好通过了考察和选拔,我认为第三题是语文基础比较好的考生有所作为的地方。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