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之我见
作者:江西省井冈山市睦村中学 刘莉艳 时间:2008/7/13 13:21:5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056
一. 充分使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能使学生从被动的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的积极的阅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愿望,使阅读成为自觉的行为。看电影时,你可能很少思考,更少想象,声音图像一切都是设定好的,你只是一个相对被动的接受者。而阅读的过程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另一想象的世界里翱翔。的确,阅读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老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通过阅读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同时阅读还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根本和前提。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感兴趣了,才会产生乐于接触并参与其中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强大内驱力,它是整个阅读过程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以疑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
2、以境引趣。教师带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在教《春》等文章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的、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积极性可高了。
3、以读生趣。我觉得一些富有感情、激情的课文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雪》《雷电颂》等课文时,我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让他们带着最佳的心境去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阅读,不能只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是不足取的。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深入领会文章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通常运用的阅读方法有:①圈点符号法。阅读时,要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点出来,以便考查和理解。
②批注法。在阅读中,对于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就不让灵感的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发表意见,或提出质疑。
③做好阅读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好笔记是增强思想积累,丰富情感积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加强技巧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力的好办法。做读书笔记一般有下列几种方式:(1)簿本式,即用笔记本、活页本、曰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佳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段、重要段落等,然后再注明文章标题,作者及出处等。(2)剪贴式,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把有用的文章帖在制定的本子上,并注明出处。这种方法最便于剪贴报纸。(3)卡片式,购买或自制相同的卡片,把文章的要点或精辟句,优美句,精彩段摘录在卡片上。(4)札记式,即记录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想或对文章予以联想、评论。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有兴趣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后,要提升阅读能力,使阅读能力有质的飞跃,还得有阅读数量作保证。所以必须加大阅读数量,拓宽阅读面。
① 除了阅读课文以后,还须大量阅读课外书。现在课本里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老师可以把课文的整个故事情节讲给学生听,激起他们了解整个故事的欲望,以便他们课后去读完整部书。
② 每周背诵古诗,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学生时期,学生的记忆力强,利用这一时期经常背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还可丰富语言积累,陶冶情操,培养爱美情趣,老师还可在班上举行古诗文朗诵,背诵比赛,激发他们背的欲望。
③ 教师须经常表扬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的说来,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有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同时,良好的阅读习惯,浓厚的阅读兴趣,扎实的阅读技能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