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入手设计导语
作者:陈雁 时间:2011/12/25 23:11:07 来源:东方雪雁原创 人气:539
讲授《范进中举》一课之前,我在教案上这样设计导语:
同学们看过很多电影电视剧,对古时的科举考试不陌生吧?功名,引多少凡夫俗子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浮沉,至死不渝。有个读书人,他苦苦挣扎、追逐了35年终于获取功名,可谁又能体会他内心的苦楚呢?今天让我们来体验他中举前后的内心感受吧。
这则导语设计侧重在情感体验,我用抒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到人物的内心感受之中,让学生怀着感性进入文本。可是学生本就不喜欢读长篇文章,尤其是文言文,晦涩难懂,理解不了其中的内涵。这则导语美则美矣,却难打动学生疲累的心湖。
看着学生在课堂上恹恹欲睡的样子,我常思索:中国的孩子这么累,中国的课堂这么压抑了,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让学生愉悦获取知识呢?这促使我在教学上努力下功夫。一堂语文课,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场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步骤,也是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针对上则导语的缺憾,我重新设计一条导语:
同学们,你们参加中考,参加高考,一直都在学习,感觉怎么样?(课堂上学生听到我这样问,立刻来了精神,争抢着诉说学习的苦处。有说白天上十来节课,晚上还要写作业,做一大堆的卷子,真的太累了;有说总考试,考完试就要挨骂或者挨打;还有的说没休息时间,放了学还要补课,天天都睡不好,真盼着放假------其他学生深有同感,教室里“热闹”了几分钟。)你们觉得学习很辛苦,可是大家知道吗?古时的读书人比你们还苦,他们要经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重重选拔才有考上的机会,考试的难度难以想象,录取的机会也是及其微小,真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说到这里,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带着不相信的表情,显然学生的兴趣已被调动起来了)想不想了解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啊,现在我们就来讲解一下。(用板书的形式把科举制度的考试过程展现出来,很多学生都很感慨,没想到古人读书比现代人还要辛苦)。和古人比起来,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不需要层层选拔,考试不怕别人作弊,而且现在高校众多,录取比例高,你们的机会多多,所以大家要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大学的校门向正你们敞开呢,你们比范进要幸运的多,不必考三十多年了。想不想好好学习呀?(想,学生们热情高涨)。
新的导语取得了意向不到的效果,课后我对课堂内容回顾,再次思考上节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感觉这则导语虽然好,但是花费的时间比较长,这样留给后面学习过程的时间就少了。利用简短的课间时间我把古代科举制度在小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在另一个班级利用小黑板,果然节约了一半的时间。这样改过之后导语贴近学生的生活,是从学生重视的话题入手,很容易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也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这样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就有效的完成了。
这样反复修改导语设计或者问题设计,不仅一次出现在我的教学中了。每次我都想让我的学生快乐地从我这里学到知识,学会丰富情感,学会如何做人。想要达到的目标很多,可是真正上课的时候,却感觉困难重重。初三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加之已经形成的学习习惯和对语文学科的态度,都决定我要努力去探索,怎么能把我的课变成学生喜欢上的课。一次次的思索,一次次实践,每次思索促使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风格,每次实践得到的是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多彩了。虽然接手初三教学工作仅有两个多月,但我从中得到的收获很多,今后在教学活动中再遇到问题、矛盾和困惑,我不会逃避,我会主动积极思索出新的想法、思路、对策等,这对我的专业成长大有裨益。
其次,这则导语,我课前思,课上思,课后思,多次“思”,完善我的设计,取得圆满的效果。可见导语设计必须在新奇实用上作文章。学生前所未闻才感新奇,接触新鲜的与自己生活贴近的内容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乐意去学。在不断改进的思索中,教师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感悟、孩子的表现也必然有所不同。把所积累的改进所得作一下及时的反思、总结,对自身或他人未来的教学行为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不但让学生与作品产生了共鸣,同时也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的,对学生而言收获多多,我想《范进中举》这一课或多或少都会给学生带来改变的;对我而言,更激励我主动去思索,精心设计每节课,促使我积极主动地“思”,不断地踏着成长的阶梯前进,品尝着专业成长的快乐。
引用一位教师的一段话:“静下心来,问一问自己,我是一个怎样的教师?我应该做怎样的教师?是盲从而执着?还是勤思而善变?”答案不言而喻。我更愿意做的是一名能学善思的新型教师,让我的孩子感染我的乐观、汲取我的智慧,让他们乐于沉醉于知识的海洋中。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