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出发点

作者:白鹤中学 胡锐  时间:2012/4/28 16:55:19  来源:yuxinghurui原创  人气:875
  还记得在大学学习《中学数学教育教法》这门功课之际,我就听说了青浦经验。如果说,那个时候还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理解的话;那么,亲身经历了六年的今天,则有了更多的实践验证。无论理论还是实践,三十多年的时光,让“青浦实验”拥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根基,因此这里我仅仅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青浦实验首先就是从数学学科开始的,它当中的精髓就是教学四原理,即 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和反馈原理。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情意原理。
  情意原理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对数学产生了恐惧心理,后由于长时间的恶性循环,已经丧失了学习数学的那份自信,他们面对的数学,只是每天跟着老师在做一些枯燥的题目,不知道为什么。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学生就不知道要如何去学好数学了。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改变这种局面的首要任务。
  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给学生造成认知冲突,在上课之前有一种求知的欲望。特别是在新知识呈现之前能够让学生看到新的知识与我们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了解数学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枯燥,其实数学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当然也能服务生活。
  2、让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需要的时间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我们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出适合他们自己的问题和困难来不断恢复和树立学生对数学的信心,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3、根据学习的结果调整教学。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会上升到一个抽象的领域,这个过程是很多学生感觉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老师既要给学生拥有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同时更要让他们有继续探索的欲望,根据他们学习的结果继续调整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吃饱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吃好。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数学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把人人都培养成数学家,因此,在教学中,适当的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乐于学习数学。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差生在解决问题后的会心一笑,这就是他们对成功的喜悦。如果他们天天都能出现这种喜悦的表情,何来没有学习的动力呢?
  5、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基本上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不拖到课下,能在学校完成的作业,不带回家。学生每天在学校里要接受很多门功课的知识,因此,相应的作业负担也就加大了,因此,适当的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也会提高他对这门功课的学习兴趣。当让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不是不布置作业,而是指必须掌握的题型一定要练,老师走进题海,精选题目,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这样学生也会对功课产生兴趣的。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早已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对外界因素的变化反应比较敏感。很多学生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同时也有因为对老师有误解而放弃这门学科的。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改变自己的角色,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做朋友,在看到他们缺点的同时要更多的发现他们的优点,把更多的批评变成委婉的表扬,把更多的说教变成朋友的忠告,多一点微笑,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这样,我们就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青浦实验经历30年的实践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时刻给与我们最好的教学启示。关注班级里面“默默无闻”,容易被人“忽视”的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心理,让更多的人更好的参与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来,让他们发现数学的美丽,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应用数学的成就,为自身的发展积累宝贵的财富。
  这仅仅是青浦实验给予我的一点点启发,我相信,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自我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一定会为发展青浦经验、做好青浦经验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