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的说话训练

作者:931337  时间:2013/11/4 22:55:02  来源:会员改编  人气:162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亦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利用课堂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和思维想象力,成了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多是结合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进行的。成功的阅读教学,成功的作文教学,常常包含着成功的说话训练。说话训练常见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复述课文
  即通过视觉或听觉将课文消化理解储存脑中,然后转化为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复述的特点表现在,复述者组织内部语言是在理解吸收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复述的内容是现成的,说话者可着力于内部语言的组织和向有声语言的转换;转换中,可凭借原文来实现词汇编码。因此,复述对丰富学生的语言,体会内部语言的组织和词汇编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大作用。
  复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要求详述,也可以训练简述,还可以摘要复述或重点复述。可以发挥想象力,扩展原文的某些内容来复述,也可以再复述的基础上加以评论或发表一点感想而成为述评。
  不仅有情节的,描述性文章也可以复述。比如《核舟记》就可以复述一下它的外观和结构。
  (二)课堂谈话、讨论
  谈话、讨论本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方法,《论语》就是对孔子的教学谈话做了许多实录。课堂上的谈话、讨论,可以精研学业,磨砺思想,也可以有效的训练听话和说话。
  1、语文教师要在备课时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相关的话题,授课时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活泼气氛中讨论或即席发言。话题的内容可涉及故事情节的复述、文章思想内涵的分析,人物形象的评析,优美段落的赏析等。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可设计以下话题:a描写父对子的关怀之情作者为什么略写父亲的语言而着重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桔子这个细节?b你的父母对你的关怀使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件事?c你准备怎样孝敬父母等。2、教师还可以挖掘课文中潜在的话题,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丰富课文的思想内涵。
  如教学《故乡》一文时,可设计下面这两个话题:a故乡在记忆中是怎样的?一个人远离故乡多年后会产生什么感情?b几十年后故乡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热烈讨论之后,教师再略加点拨和总结,定会让学生受益非浅。3、教师也可以结合初中三种文体的学习,安排相应的训练话题。如学习了《藤野先生》一文之后,则可让学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口述印象中的小学时代的启蒙教师。学了说明文则可让学生口头介绍自己喜爱的某一物品的特征或寝室的布局。
  学了议论文之后让学生就某一社会现象发表意见或分组辩论。
  (三)演课本剧
  遇到故事性、戏剧性强的课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训练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变色龙》、《孔乙己》、《皇帝的新装》、《威尼斯商人》、《石壕吏》等,都可以让学生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通过对课本剧的排练,再现人物个性化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训练学生在不同场景不同对象面前“说”的能力。
  (四)口头作文
  教师在作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口头作文训练这一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养成运用语言的好习惯。”口头作文时间短、综合性高、随意性强,它既能体现学生的朗读能力、演讲能力,又能体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说话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创造说话条件,为学生说话“铺路造桥”。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教学,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