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
作者:李福海 时间:2005/11/1 21:34:4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81
陈春华,女,39岁,江油市新春小学教师。汉语言专业毕业,所撰写的论文先后在第二届、第三届《世纪烛光杯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选》与《中国教育教学园丁论坛》等刊物发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在学习和工作中,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如何才能达到这些要求呢?达到这些要求的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满堂地灌,学生乖乖的听。教育早就该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了,教师应立足于,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立足于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提问或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不管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能用流畅的语言叙述出来。教师在学生回答错误时,绝对不可以讽刺,要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
二、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而,教师应致力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探究教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猪八戒吃西瓜》一课时,可采用电教手段先放动画片,再配音乐通过讲故事,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中。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思,读后分组交流你喜欢课文中哪个?介绍其性格特征。这样既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又激励了学生进取求知的信心,还启迪了学生主动思索尽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
三、 教学生善于质疑解难
质疑是发现,发现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并善于解决问题,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如在学习《女娲补天》一课时,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教师再提出一些较难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后讨论提出自己的异议,各抒己见地表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如此之法,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善于质疑,勇于探究努力解难,对课文内容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女娲的伟大形象在大家心中更深更伟大。
四、 有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第一、 在民主开放、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才能自主独立地、大胆地发表建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的发展,自主地创新,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有“冒险”的精神。切忌用嘲弄或指责的口吻去否定,个别学生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应勉励、赞赏他,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课堂气氛活跃,才会充满畅所欲言的信息交流,才能充分体现师生的情感交流,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为将来演讲与口才奠定了基础。
第二、赞可夫认为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亲切、热情、平等的态度,慈祥的形象,幽默的语言,努力创造一个民主、轻松、开放、舒畅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不拘谨,畅快地刻苦求知。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要多肯定、多表扬,鼓励他们大胆地讲话。师生共同探讨问题时,要让学生敢讲、多讲,滔滔不绝、畅所欲言地发表内心的肺腑之言。让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这种和睦的气氛中,学生才会以主人翁的身份和态度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的劳动才会有所获。
五、 增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增强知识的趣味性,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能激发学生内在动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艺术性课文,生动感人的故事,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引人深思的寓言,启迪心扉的童话,优美感人的散文。无不表现出语言美、形象美、自然美、艺术美、行为美 ,若是选择几课有代表性文章编成课本剧表演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满足了他们的表演欲,也达到了动脑思考,动手表演,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最重要的培养了学生的美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振作,情绪高涨,进而获得知识技能,提高语文素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