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教学设计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27 13:14: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390字。
第三单元  民俗风情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展示了斑斓多彩、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我们将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去赵庄看社戏,感受湘西人民端午日赛龙舟的热烈气氛,回味几十年前京郊运河父老乡亲们过年的喜庆情景,几首中秋咏月诗词更是勾起了人们对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通过欣赏作品中展示的优美画面和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通过调查家乡的风俗民情,让我们共同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写作单元将让我们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在“走进图书馆”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学会检索书目,查检工具书,并能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做读书卡片。
单元学习目标:
1.能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2.能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4.能多留心、多观察、多思索、多积累,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写作材料。
5.学会进图书馆检索书目,能制作摘录卡片,养成勤读书、勤摘录的好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社戏                                2课时
端午日                              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2课时
常州“民俗风情”专题活动            1课时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1课时
社 戏
教学目的:
1.了解文中美好的童年往事,认识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
2.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重要段落的作用及叙事的详略。
3.学习其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联系平时节日里学生所看到的节日场面、风俗民情,引出课文。
二、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1.检查预习,赛一赛,看哪一组同学能又快又准地读出下列字、词:(略)
2.谈谈你所了解的鲁迅。(可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它有哪三要素?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或者说中心事件是什么?
明确:本文体裁是小说,它包括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本文中心事件是“看社戏”。
4.小组讨论:作者以“社戏”为线索,贯穿全文,那么是按怎样的思路构思全文呢?试找出相关段落。
明确:盼看社戏(1—4),去看社戏(5—30),怀念社戏(31—40)。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1.“我”为什么喜欢平桥村?
明确: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原因是:①“我”在这里可以得到优待;②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③有钓虾、放牛等乐事;④“我”第一盼望的是去赵庄看戏。(板书)
2.读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你对平桥村、平桥村的人以及“我”有了怎样的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