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的转化运用:从学术理论到现实生活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5020字。
《乡土中国》的转化运用:从学术理论到现实生活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乡土中国》的转化运用:从学术理论到现实生活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8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蒙现闯 河池高级中学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能够运用《乡土中国》中多个概念解释社会现象
二、巩固学术著作阅读建立起来的理性思考、严谨论证、理论联系实际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反思生活。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同学们好!《乡土中国》一书中概括的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即使放在当今中国的很多地区也是具有典型性的。同时,在城市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这些“乡土本色”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阅读《乡土中国》会引发我们对社会生活中很多现象的思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乡土中国》的转化运用——从学术理论到现实生活。(ppt1)
首先,我们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ppt2)
1.能够运用《乡土中国》中多个概念解释社会现象。
2.巩固学术著作阅读建立起来的理性思考、严谨论证、理论联系实际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能够关注现实,反思生活。
接下来,我们对《乡土中国》整本书的阅读方法和重点知识进行简要的回顾。(ppt3)
我们通过批读法、思维导图法、专题研读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对《乡土中国》进行学习探究。(ppt4)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乡土中国》在深刻描述中国乡土社会的同时,也不断将其与西方社会进行比较,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古今之变”。探索中国社会“何处来,何处去”是费孝通的写作目的,也是这本书的一条线索。
费孝通在分析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时,从社会冲突与社会合作两个维度引入四个概念: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和时势权力,这四种权力共存于乡土社会,此消彼长。在特定的情景之下,其中的某种权力会起到主导的作用。
费孝通在分析中西之别时,使用了七组概念,分别是:自我主义和个人主义,家族和家庭,血缘和地缘,阿波罗式文化和浮士德式文化,礼治和法治,欲望和需要。在这些概念的对比中,费孝通勾勒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样貌。(PPT5)
《乡土中国》一书中有很多的重要概念,同学们对哪些概念印象深刻呢?(学生齐答)从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来,同学们对差序格局、礼俗社会、血缘、地缘等概念印象深刻。(ppt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