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38
- 资源简介:
约5920字。
语文课堂对话稿
授课题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设计教师:
使用班级: 审阅人:语文教研组
使用时间:2024-2025学年
授课时间 2024-2025 课型 新授课
课标分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宋词。本单元主题为 “生命的诗意”,此词通过对京口北固亭一带历史遗迹的凭吊,回顾了孙权、刘裕等英雄人物的事迹,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批判,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是辛弃疾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与单元主题紧密相连。它不仅有助于学生领略宋词豪放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无奈,还能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人生价值与国家命运的关系,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历史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感。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对古典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对辛弃疾这位词人也有初步的了解,能够理解一些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然而,对于这首词所涉及的复杂历史背景、丰富的典故运用以及词人在词中蕴含的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在对豪放派词风的把握上,虽然学生能感知其豪迈大气的风格特点,但对于如何深入赏析词中通过典故、对比等手法营造的雄浑意境和表达的强烈情感,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对于南宋时期的政治格局、社会风貌以及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与政治理想的细节了解有限,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词中所表达情感的全面、深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情分析
在课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以往作业和测试情况的分析,了解到学生对辛弃疾的词有一定的接触,但对于其豪放派词中复杂的历史典故和深沉的情感内涵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在诗词的意象、意境分析上,学生能够识别一些常见意象,但对于如何通过典故构建意境以及理解意境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情感寄托缺乏系统的方法。基于这些学情,在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词的内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升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尤其是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豪放派词风独特魅力和思想深度的理解。
(二)导入(5 分钟)
教师:同学们,在南宋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有一位词人,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和壮志豪情,将自己的悲愤与渴望都倾注在了诗词之中。(展示辛弃疾的画像)他就是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著名的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大家对辛弃疾都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 1:我知道辛弃疾是南宋的爱国词人,他的词很多都表达了想要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愿望,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就很有气势。
学生 2:他一生都在为抗金事业努力,但是好像没有得到重用,所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