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案38
- 资源简介:
约5120字。
虞美人
教学目标:1、理解本词的内容,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4、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难点: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情境导入
冰冷的月光,寂寞的梧桐深院,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唐美丽的河山,凄清的曲调在夜色中回响,那是怎样的无奈与忧伤。故国不在,江山不在,他再也无法整理这些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用生命和眼泪浇灌了一朵最美的奇葩-------“虞美人”。一首词竟让南唐后主李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词呢,让我们来静静地聆听这首《虞美人》。
(播放歌曲《虞美人》,创设情境,酝酿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搭建学生与作者沟通交流的平台。)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它要表达什么感情?学生自由发言。那么,这到底是一首怎样的歌词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唐后主李煜的生活,一起学习他的绝笔佳作《虞美人》。
二、虞美人词牌的来历
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是谁赋予它如此美丽的名字呢?先让我们的思绪穿越时空,来到楚汉相争的年代吧。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美人的命运和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美人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
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