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同步练习51
- 资源简介:
约4610字。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
课内知识检测+课外延伸阅读+参考答案详解
一、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2.《荷塘月色》中作者引用《西洲曲》中采莲的句子的作用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B.为了表达作者喜爱荷塘月色,喜欢采莲的心情。
C.为了表达作者对儿时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热爱。
D.为了表达作者洁身自好,虽无力反抗但可避开现实矛盾,不同流合污的心情。
3.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风俗,其目的是什么?请简析。(5分)
答:
4.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6分)
答:
二、类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论 诚 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地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