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设计26
- 资源简介:
约4410字。
猫 教案
课题 猫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重点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提示主题的方法。
难点 1.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2.学习敢于认错、勇于自省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冰心视猫为亲人,让其常伴左右;钱钟书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的猫陪着他一起散步;宗璞看着猫冢暗自神伤;海明威的著名小说《战地钟声》就是在猫的陪伴下完成的……古往今来,多少人有着爱猫情结并与猫为友。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著名作家郑振铎养猫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从他养猫的过程中,又能领悟到哪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听老师讲。 通过名人与猫的故事开头,引出本文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点拨: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妈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后来吃胖了
性情
活泼 较第一只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 死亡 丢失 死亡
3.在三只猫中,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要重点写这只猫?
点拨: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讨论交流。
看书,填表。
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表格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内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