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怎样选材》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7170字。
怎样选材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学会在生活中细致观察、用心思考,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语言运用]在阅读教学和既有写作积累的基础上,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重点)
[思维能力]通过写作材料的比较辨析,学习怎样围绕中心选材,明确选材的标准,做到典型、真实、新颖。(难点)
[审美创造]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和选材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在阅读教学和既有写作积累的基础上,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2.引导学生体会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学会围绕中心选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提起写作,很多人就会在心里发愁,愁什么呢?下面两幅漫画,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一些同学的写作现状。
(学生看漫画,自由发言)
[预设]
一愁没有材料,二愁写作只会记流水账,写不出真情实感,导致作文分数低。
2.“抓耳挠腮落笔愁,胡编生套成文羞。”同学们写作最大的难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其次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 ——不会选材。写作材料从哪里来?怎么去选择材料?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作文课《怎样选材》一探究竟。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以两幅漫画导入,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直指写作困境,轻松导入课题。
二、闲云潭影日悠悠——认识材料
1.回顾课文,分析写作材料的来源。
(1)我们本单元学过的两篇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材料。结合PPT,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材料来源于哪里,属于直接材料还是间接材料。
示例一:《青春之光》中为体现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列举了大量事例:
①不忘初心:黄文秀牢记初心,毕业后毅然返回家乡。初到百坭村遇到困难时,她也没有改变初衷,而是想方设法融入村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践行并坚守着自己最初的选择和理想。
②牢记使命:a.黄文秀在得知村里灾情后,不顾个人安危,立即驱车返回岗位,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b.面对村民的排斥和质疑,黄文秀想方设法融入村民,并深入走访贫困户,绘制贫困户分布图,积极寻找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带领村民发展砂糖橘等产业,增加收入。不仅如此,作为第一书记的她还帮助村民解决上学、看病等实际问题,帮助村民申请低保、养老补贴和贴息贷款等。她心系村民,将村民的福祉放在首位,这种精神始终贯穿在她的工作中。
③勇于担当:担任第一书记期间,黄文秀因地制宜,找到全村脱贫的方向——发展砂糖橘种植业,选定产业带头人,请来技术员指导村民,修路通路,建立电商服务站;她还加强村党组织的建设,为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