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8
- 资源简介:
约6080字。
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魏巍的文学常识;积累字词“摁、掰、坚韧、淳朴、谦逊、覆灭、过瘾、豁亮”等。
2.分析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典型事例的选取及抒情议论的运用,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巧妙的写作手法,将志愿军战士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提升自身写作能力。
3.以志愿军战士为榜样,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典型事例的选择和内在联系。
2.教学难点:分析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典型事例的选取及抒情议论的运用,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巧妙的写作手法,将志愿军战士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提升自身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概括、分析文中的典型事例,感受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独白:同学们,你们觉得谁是最可爱的人呢?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 “可爱” 的含义。他们是谁?又做了什么让人们如此称赞?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 。板书课题:7 谁是最可爱的人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课的重要知识、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关于抗美援朝。
(2)走进作者
教师展示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魏巍(1920—2008), 作家、诗人。本名魏鸿杰,河南郑州人。原名魏鸿杰,笔名魏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是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他曾奔赴朝鲜战场,创作出这篇经典报告文学。还著有长篇小说《东方》、诗集《黎明风景》、散文集《壮行集》等作品。曾获茅盾文学奖等,其作品影响了数代中国人。
(3)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本文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略有改动。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9 月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直逼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安全,10 月 25 日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战。作家魏巍于 1950 年 12 月受命前往朝鲜碧潼战俘营调查美军战俘情况,完成任务后他申请留下来进行战地采访。在朝鲜,他深入连队,亲眼目睹了志愿军战士在极端艰苦条件下英勇作战的场景,被战士们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感动。回国后,为了让祖国人民了解志愿军战士的伟大,魏巍怀着满腔热情创作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经典战地通讯。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
(2)析一析多音字。
(3) 释一释重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