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24
- 资源简介:
约5800字。
黄河颂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感受黄河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重点)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维能力]把握抒情方式,揣摩诗中的精彩句子,学习作批注。(难点)
[审美创造]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古往今来,有很多描绘黄河的诗词,同学们都知道哪些?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补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学生齐读诗句)
师:从这些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和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黄河,这条被称为中华母亲河的河流,总会引起无数中华儿女由衷的赞美。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相持阶段,诗人光未然随抗战表演剧团行至黄河岸边,看到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和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挥笔写下了豪迈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这部组诗共有八章,今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第二章——《黄河颂》,体会诗人澎湃的激情。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通过诗句,激活学生对黄河的感知,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然后介绍光未然创作诗歌的背景,引入课文,也为后面深入学习诗歌内容做铺垫。
二、感受诗歌声韵美
师: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形式。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这样才能感受诗歌语言的声韵美。让我们一起来反复诵读诗歌。
1.读准字音。(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
2.读出节奏。
师:在现代诗中,一般来说,单个的或意思相对独立的词、词组就是一个节奏。这首诗的节奏非常鲜明,而且句式长短参差,错落有致。
(1)教师范读,学生根据朗诵词的节奏示例来划分歌词部分的节奏。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2)学生根据划分好的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读出韵律。
师:诗歌都讲究押韵,请同学们找出韵尾,重读韵字,感受韵律美。
[预设]
韵尾:押“ɑn”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