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5960字。
写作 学习抒情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增强情感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促进心灵成长。(重点)
[语言运用]学会把握抒情的度,能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思维能力]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了解并领会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难点)
[审美创造]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并抒发生活中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
2.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演绎情景,导入抒情
课堂活动:同学们,有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而你们每天都朝夕相处,这是多么深厚的缘分啊!现在给你们一个表达真情的机会——对同桌说一句或感激对方,或珍惜友谊,或相互鼓励,或其他能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情感的话,限时两分钟。
(学生互相表达)
你被感动了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师: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而这美好的情感又该如何诉诸笔端?为此,我们必须学会抒情!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课堂活动真情导入,拉近学生和抒情方式的距离,打消学生对作文课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本课内容的参与意识。
二、名篇指路,认识抒情
1.了解抒情及分类。
师:什么是抒情?抒情可以分成几类?请结合教材P51《学习抒情》的知识短文,勾画出相关内容。
(学生阅读材料并勾画)
[预设]
生活中,我们常有动情之时。古人曾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抒情。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师补充:抒情是指作者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引起读者共鸣,从而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一种写作笔法。
2.认识抒情的类别。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我们熟悉的抒情片段,请同学们结合在《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中学到的有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知识,判断下列片段哪些运用了直接抒情,哪些运用了间接抒情。
片段一: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片段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