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6660字。
课外古诗词诵读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品读中华优秀古诗词,热爱中华优秀诗词文化。
[语言运用]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思维能力]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重点)
[审美创造]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竹里馆》和《春夜洛城闻笛》。
2.结合相关背景,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竹里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竹里馆》,领略其诗歌亦诗亦画的意境。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从王维的诗歌独具特色的角度简洁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识作者。(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介绍部分)
2.知背景。(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背景链接”栏目)
教师小结:对作者及诗歌写作背景的详细了解,既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王维诗歌中的情感。
[设计意图]
了解了作者的基本情况后,再明确诗歌的写作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歌内容及主旨。
三、朗读感知诗歌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1)教师配古筝乐范读,学生听读正音,划出节奏并自由朗读。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从节奏、感情基调等角度指导学生。
教师指导:这首诗采用的是“二三”拍。整首诗感情基调有清冷、空灵、淡泊、宁静、忧郁、伤感等,因此诵读时应有一种寂寞、伤感的意味。
(3)学生齐声朗读后,教师指名朗读。
2.读懂诗歌大意。
结合课本旁边的注释和工具书,以及这首诗下面的解读,尝试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预设]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陪伴我。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情味。同时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为后面理解诗歌的情感、志趣做铺垫。
四、品读揣摩诗歌情志
1.读出意境画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问题。
(1)作者写了哪些景?在这些景物衬托下,人做了哪些事?这景与人之间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2)整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