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学设计3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6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2/18 19:17: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5 总计: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440字。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
  4.深切感受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在记叙的基础上议论、抒情的表达特点。
  2.教学难点:
  (1)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2)揣摩语言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关于本文中的“两弹一星”、邓稼先、作者、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两幅图片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教师: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一声巨响,震惊世界,背后默默奉献的核心人物便是邓稼先。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邓稼先》这篇课文,去探寻他的伟大事迹。板书课题:邓稼先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课本知识
  教师讲解涉及这课的重要知识,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1:关于“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 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20 世纪 50-70 年代,在艰苦的环境中,我国科研人员如邓稼先、钱学森等,凭借着非凡的智慧与无畏的勇气,攻克重重难关。1960 年,导弹发射成功;1964、1967 年,原子弹、氢弹相继爆炸;1970 年,“东方红一号” 卫星发射升空。“两弹一星” 的成功,不仅提升了我国国防实力,更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为国家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预设2: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安徽怀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获得者。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为国防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用生命诠释了深沉的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
  (2)走进作者
  教师展示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杨振宁,1922 年生于安徽合肥,是享誉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粒子物理学等领域贡献卓越,1957 年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与邓稼先情谊深厚,借本文深情缅怀挚友,展现邓稼先的非凡功绩与崇高品格。
  (3)写作背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相关文章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