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0/6 18:23:4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070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调动学生上网或查阅资料搜集咏月的诗词。
教学目的: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诵,使学生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并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教学重点: 朗诵本词并学会通过想像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音乐烘托法、绘画激趣法、散文描述法、自主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花好月圆夜》。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花好月圆人团聚”,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在漫漫的文学长河中,众多的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对月抒怀,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千古绝唱,既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婉约,又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豪放;既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又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感慨。那么又逢月圆夜,宋代的大文豪苏轼有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作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宋代胡仔曾经这样评价他的作品:“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他的作品犹如百花丛中的一朵奇葩,使其他花朵失去了光彩。
二、走近苏轼 
文学作品的鉴赏首先要做到“知其人”,然后“了其事,感其情”,让我们走近苏轼,了解苏轼。
1.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
诗、词、文、书、画样样精通,才比天高命运多舛。
有抱负的政治家,希望被朝廷重用,渴望有所作为。
2.作品(以前学过的文章)。
    如《记承天寺夜游》(乐观旷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豪放派。
    (豪放派要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婉约派要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4.被贬密州政治失意,与苏辙六年未见。
    正值中秋夜,面对皓月当空,苏轼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为求自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