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00字。
《今生今世的证据》案例
江苏省溧阳中学 朱梁芳
设计理念: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促进,组织和管理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帮助者,同时也是反思和研究者,是学生成长的发现者.鉴于此,在设计课堂教学中应正确把握教师的角色定位,并确立起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形象.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以知识与技能为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目标的载体,过程与方法为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创新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设计,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重新排列知识点,增选生活中的内容,充实和活跃教学,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在专题的第三个板块,内容丰富而又深刻,作者对家园的认识已上升到哲理的高度.考虑到学生的总体认知水平,估计学习本文会比较吃力,所以本节课用较多的时间来探讨重要的段落,重要的语句,帮助学生较深入地把握家园的含义.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培养独立研读能力,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深刻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观点.
了解文中对场景细致描写的方法及物与场景的个人化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与文本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探究与活动,进一步了解"家是人今生今世的证据"的含义.
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这种对家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人与故乡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物与场景的个性化表现,体悟文章富含哲理的的感情.
把握对场景细致描写的手法.
教学难点
文本中所表现出的物与场景的强烈个性化的写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讲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切入阅读
板书课题《今生今世的证据》
师:课题为何用"证据",不用"证明""证实"
生:(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明确区别)"证实"是"证明其确实". "证明"是"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证据"是"能够证明某事物的真实性的有关事实或材料".前两个词语强调的是"真实性",后者强调的是证明的"有关事实或材料".
二,感知阅读
1.听录音,自行朗读.
师:我们已弄清了"证据"的意思,课文那些段落是直接写证据的 (梳理结构,讨论明确.)
生:一,第1段是一个铺垫,是为了与下文做对比的,叙述一个人在没有懂得怜惜旧物时,对故土的轻慢之举.二,第2至 8段可以看作一个部分,这是文章的主体,从各个角度反复说明故乡对人生命的意义.三,第9段,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是全文的升华.
2.总体感知课文.
师:这也是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同学们,请思考一下,这篇散文和上几篇散文的写作角度一样吗
生1:《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一篇有关于故乡的散文,但是它跟一般的乡思作品有明显的不同,刘亮程没有过多地去抒情,相反,这是一篇感情深藏不露,多少显得有些克制,理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