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19份)
- 资源简介: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一单元+单元写作+开启智慧之门+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单元写作+跨越时空的美丽+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第3课+为了忘却的记忆+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第4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自读文本+悼念乔治+桑+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自读文本+告别沈从文+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单元写作+走进自然+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第5课+归去来兮辞+(并序)+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第6课+荷塘月色+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自读文本+故都的秋+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自读文本+荷塘风起+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单元写作+昨日的战争+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烛之武退秦师+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第8课+荷花淀+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第9课+赤壁之战+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自读文本+永别了+武器+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劝学+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一单元+第2课+师说+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学案:第一单元+自读文本+谈读书+Word版含答案.doc
◆1 劝 学
勤奋人生
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几乎都做着同一件事:天刚放亮,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天的写作。这个男人名叫斯蒂芬•金,是国际著名的小说大师。
斯蒂芬•金的经历十分坎坷,他曾经潦倒得连电话费都交不出,电话公司因此掐断了他的电话线。后来,他成了世界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整天稿约不断,常常是一部小说还在他的大脑中储存着,出版社高额的定金就支付给了他。如今,他算是世界大富翁了,可他的人生仍然是在勤奋地创作中度过的。
斯蒂芬•金的秘诀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一年之中,他只有三天时间是例外的,不写作。这三天是:生日,圣诞节,美国独立日(国庆节)。勤奋给他带来的好处是:永不枯竭的灵感。学术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勤奋出灵感。”斯蒂芬•金和一般的作家不同。一般的作家在没有灵感的时候,就去干别的事,从不逼自己去写。但斯蒂芬•金在没有什么可写的情况下,每天也要坚持写五千字。
做一个勤奋的人,阳光每一天的第一个亲吻,肯定先落在勤奋者的脸颊上。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赏读: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赏读: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赏读: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赏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一、作者视窗
荀子(约前313~238),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况是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今存《荀子》一书。
寂寞荀子
荀子很寂寞,也很无奈,从他那荒凉的陵墓可以看得出来。
小时候常去外婆家,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必在一个杂草丛生的土丘上玩耍一阵。年龄稍大一些时,问大人土丘是何物,被告知是大地主的坟墓。直到上初中才惊讶地听说那个土丘原来是荀子墓。当再去外婆家路过这个土丘时,内疚之心便油然而生。
在我名不见经传的故乡,竟沉睡着一位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圣贤,这使我不由得感到自豪,随即又不安起来。
我开始埋怨家乡的父老,我们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如此显赫的人物,我们既没有尽地主之谊,更没有表现出鲁南人的热情豪放,而是无情地把这位客人抛到荒山野外。
荀子墓位于兰陵镇东南两千米处,墓地东邻横山山脉,这就注定了荀子墓的地理位置在山麓洼地。荀子墓西邻城南王庄,所谓城,已经不是先生在时那个辉煌的兰陵城了,如今的兰陵,属于山东省苍山县的一个镇,除了李白在《客中行》里赞誉过的那个美酒厂还艰难地支撑着兰陵的门面,已经看不出当年兰陵城任何的蛛丝马迹了。
荀子墓长满了野草,周围有几棵瘦弱的洋槐,既没有楼阁庙宇,又没有苍松翠柏。逢年过节或许没有人烧香祭奠,至今给人的感觉仍是凄凉。荀子远离喧嚣,被世间的尘埃湮没。
二、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历史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三、基础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靛青( ) ②蓼蓝( ) ③槁暴( )
④参省( ) ⑤舟楫( ) ⑥跬步( )
……
自读文本
谈读书
不经意的美好
一群人在一起畅饮,我突然就说起了工作中遇到的苦。大家打着哈哈,说着廉价的安慰话,然后,将话题转移到了另外一个愉快的频道上。我恍然惊觉在座的其实并没有能真正体味我内心的苦。彼时的我,恰像失去了阿毛的祥林嫂,心酸地诉说不幸却遇到冷漠的耳朵。但让我没想到的是,在回家的路上,竟然接到一位先生发来的短信,在一番真诚的劝慰之后,他居然写道:“没关系,有我呢!”不可阻遏地,我心中生出了深深的感动。
后来又见到那位先生时,我说我十分感激他能发给我一条那样的短信,他听后十分懵懂地对我说:“我真发过那样的短信给你?”我只是暖暖地笑。他可以怀疑自己的真诚,我却牢牢攥住了那份真诚。我知道这世上有人会借助酒精不经意地流露他们连自己都始料未及的美好。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赏读: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强行改变。”这句话,两千五百多年来不知道激励了多少的中华儿女,使他们堂堂正正地挺立在人世间,也成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赏读:松柏傲寒而屹立,多么像在乱世和逆境中保持崇高尊严和气节的人啊!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赞美它们经冬不凋的品质,也就是赞美那些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坚持真理、守卫正义的人们。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赏读: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要帮助全天下的人。此句如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样,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成为最强有力的心理武器,既对他人,也对这个世界,更对自身。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赏读:莲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洗涤却不妖媚。比喻君子洁身自好,高洁傲岸,既不与污浊的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傲。
一、作者视窗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
……
他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时光的流逝,四季的轮回,转眼间又到了冬季。在这冷酷的冬天,把我的心也冻住了。傍晚,手中拿着那份令人伤心的试卷,垂头丧气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北风无情地呼啸着,吹乱了头发,吹起了试卷。我随着风的身影,奔跑着,追赶着,试图抓住试卷。忽然,似乎觉得一支优美的乐曲从远方飘来,隐隐约约。此时,情绪极度消极的我,早已对周围的事物失去了兴趣,仍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慢向前走。声音近了,也清晰了,我被那乐曲吸引住,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凄清的旋律让我触乐伤怀,不禁有一股想哭的冲动。我努力克制住自己,循着乐声向前走去,原来是一位老大爷在拉二胡。我仔细端详起这位老大爷来:一身陈旧的破布衣裳,近乎光秃的头上有一些稀疏的白发,岁月的耕耘在他的额头上留下了一道道沟壑,一撮灰白的胡须向下垂着,布满皱纹的脸上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他的眼睛直愣愣地望着远方,黯淡无光。我不禁一愣:“难道,难道他是个盲人?”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动着、震撼着,忽然觉得自己是多么渺小。不是吗?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大爷,在双目失明、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仍能上街拉二胡谋生。再看一眼那布满皱纹的脸和那长满老茧的手,何处又不记录着生活磨难的印记呢?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位风烛残年的老大爷鼓起勇气,坚强地去面对生活呢?——对,是毅力!
一次小小的失败算得上什么,在今后漫长而又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舵呢?的确,在困难面前,我困惑,我彷徨,我抱怨,我流泪,我总是在失意中入睡,在残梦中醒来。然而,在看到这位拉二胡的老大爷后,我顿时觉悟了,仿佛自己一夜间长大了许多。这让我不禁想起一段话:“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岸还在;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无奈,因为路还在,梦还在,阳光还在。”“是啊,为什么不给自己多一点勇气和信心呢?”我在心底默默地对自己说。于是,我迈起了坚实的大步,充满信心地走进寒风中,走在这寒冷的冬季里……
拉二胡的老大爷,虽然我不认识你,但你的精神感动着我,震撼着我,让我懂得如何去面对困难,如何去面对人生。每当我困惑时,每当我彷徨时,每当我受挫时,每当我伤心时,我都会打开记忆的闸门。这时,你的高大身影便会矗立在我面前,你的伟大精神会贯穿我全身,让我时刻感受着来自你的勇气和力量,去闯过一道道难关,实现一个个理想。你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烙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永远。,
以一个问句引出议论,表达了对拉二胡老大爷由衷的赞美之情,引出下文。
抒情和议论相结合,深化了文章主旨。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1.什么是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为什么记叙文中要有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这种感情,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有时在叙述和描写基础上直接抒发。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记叙的人和事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之所以要在记叙性的文章中加入抒情和议论,是为了更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