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12份)
- 资源简介: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0课+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1课+包身工+.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5课+荆轲刺秦王+.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6课+鸿门宴+.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8课+小狗包弟+.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doc
沁园春 长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鉴赏,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方式:多媒体教学
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起毛泽东,人们脑海里就出现了一副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形象,但是我们还要知道,毛泽东也是以为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
毛泽东酷爱古典诗词,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沁园春 雪》,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把它背诵出来?
(请同学起来背诵,背诵遇到障碍时老师提示,然后全班齐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以“沁园春”为词牌名的词——《沁园春 长沙》
(二)解题及背景知识简介
1.关于词的相关知识
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及节奏和旋律的关系。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
2.教学难点: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分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 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三、创作背景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 狱。次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想起已长眠于地下的她,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
四、分析全诗诗人感情的变化:
诗歌是靠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提问:浏览全诗,思考,作者在这首诗表达了那样的一些感情?
现在我们就来读诗,看一看这些同学的回答是不是很好的把握了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
(一)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第一层,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
……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导入
古往今来,有许多凭一人之力二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像张飞、项羽等。(详细讲解张飞只身喝退曹军的故事“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形象生动的声音,夸张的动作,激起学生的兴趣)兵法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战之上策。”前面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凭着勇猛之力而达到了这样的目的,而今天我们所要接触的烛之武先生又是靠着什么样的本来而退敌兵的呢?
2.《左传》其书
(先让学生看文章后面关于《左传》的介绍)教师补充: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这是朱彝尊《经文考》中对《左传》的高度评价。这里的"左氏",相传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左传》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 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