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200字。
散文单元教学设计
广州市真光中学 陈晓花
一、教学目标
本单元所选的散文均为名家名文,年代不同,内容各异,旨趣高雅,语言优美,具有一定的典范性。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体会各类散文特色(或重于写景抒情,或重于议论说理,或重于片断描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模仿、学习并写作散文。
2.品读散文语言,揣摩经典语句,感受文学之美,提升审美境界。
3.品味细腻的细节描写,赏析景物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思考它们是如何拨动作者心弦的。
4.感悟百态人生,开阔知识眼界,丰富个人情感,提高观察力,增强感受力。
二、教材简析
本单元选编了五课共六篇散文。其中基本阅读课文三篇(《荷塘月色》《散文两篇》《拣麦穗》);扩展阅读课文两篇(《我与地坛》《沙田山居》);还有两篇“点击链接”知识短文。将基本阅读和扩展阅读结合起来考虑,以“景”作为本单元散文的线索,以“情”与“理”作为本单元散文教学的灵魂,本单元可以分为三个板块:
1.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而本单元的主题是“体会与感悟”,本课在语言和感情方面的内蕴正是体会与感悟的最好的范本。余光中的《沙田山居》作为本单元的收束课也是写景抒情的典范之作,不妨提至前面教授,把学生带入美文美景美情的氛围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和热情。《荷塘月色》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图,抒发了自己内心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沙田山居》细腻描绘变幻莫测的水色山光,凝聚着挥之不去的乡愁。此二文情景交融,借写景抒写自己的心绪。
2.《散文两篇》都是冰心老人的晚年之作。《霞》是冰心晚年回忆起四十年前的一段往事,引发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给读者一种人生哲理的启示。而《我的家在哪里?》是冰心老人晚年想念家、眷恋家的一种真情的流露,耐人寻味。《我与地坛》由对地坛景观的感悟,表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认识、对亲情的感怀。此三文(二课)不重写景,而重在因景悟理。
3.张洁的《拣麦穗》通过对农村姑娘拣麦穗,“备嫁妆”情景的描写,及“我”与卖灶糖老汉的一段交往,充分地展现了人间那种朴素的无所企望的令人动容的真情。知识短文《叙述纵横求变化》是它的相关“链接”。
散文语言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本单元散文语言相当优美,各具特色,有很强的表现力。《荷塘月色》动词和叠词的运用,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精致清新;《沙田山居》叠音、押韵、句式参差,文辞华美雅致。《散文两篇》语言真切、简练,不事雕琢,却十分精警深邃。《我与地坛》融议论、记叙、描写于抒情中,语言朴实、恳切、准确。《拣麦穗》多用口语,语言显得十分生动朴实、形象传神。
散文的细节描写是教学的又一个重点。有很多精彩的细节描写。如《拣麦穗》中对“小火柿子”和“烟荷包”描写,《我与地坛》对“蜂儿”“蚂蚁”“瓢虫”“蝉蜕”这些微不足道的脆弱的小生命的描写,余光中的《沙田山居》对山水的光影、声音、烟云的细致传神描绘等等,对文章情感的表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文章的细节描写学生往往视而不见,缺乏细节描写是学生写作的通病,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