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比较鉴赏题之形象篇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其它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26 14:53:3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70字。
《高考古诗词比较鉴赏题之形象篇》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古诗词比较鉴赏题因其承载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能力的特点,越来越为高考试卷所采用。分析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鉴赏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解答这种题型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高考诗词鉴赏中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教学目标:掌握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的基本形式,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诗词比较鉴赏题的基本方法及鉴赏诗词中的形象特征。
教学流程:鉴赏高考样题、寻找方法、强化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语进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诗歌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诗歌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诗人正是借助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创作诗歌的。故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而比较鉴赏题作为一种命题形式成为诗歌赏析的一个重要方面。试题所选择的诗歌,或者是题材相同思想、情感相近的,或者是题材不同思想、情感相异的,可以是题材相同而思想情感不同的,也可以题材不同而思想情感相近的。考测的内容主要是:全诗或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意象的抒情或象征意义的异同,意境氛围及作用的异同,表现手法或角度的异同,字词或修辞手法及作用的异同等等。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如何解答比较鉴赏题的形象做点探讨。
二、名词解释:
 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古诗词的抒情、言志、说理等内容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古诗词中的许多形象都是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定的形象来表达内心的独特情感。因此,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形象,调动积累,揣摩形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三、鉴赏高考样题:
 例一:2005年浙江高考诗歌鉴赏题,要求指出两首诗中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并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题解:这两首诗均以荷与西风为主要意象,运用拟人手法刻画“荷”的形象,但是抒发的感情不一样。“荷花”是文人笔下吟咏不绝的意象,它有深厚的人文内涵,杜诗的“落日”“轻”“恨”“背”等属于冷色调词,杨诗的“热”“藏”“碧”等属于暖色调词。杜诗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例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