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教学设计:《高祖还乡》与《马伶传》对比阅读
- 资源简介:
约3270字。
“文各有体,得体为佳”
——《高祖还乡》与《马伶传》对比阅读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和运用:体会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审美鉴赏和创造:欣赏虚构视角与真实视角的审美趣味
思维发展和提升:领悟文章“文各有体,得体为佳”的艺术性
文化理解和传承:理解蔑视权贵、娱乐消遣,励志勉人、忧心时政的价值立场 教学重难点:
领悟文章“文各有体,得体为佳”的艺术性
通过对比阅读,理解两篇文章褒贬立场和讽刺效果
教学方法:专题研讨法、探究法、对比阅读法、讲授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学校文学社即将举办“语文课本里最具讽刺艺术的文学作品 ”评选活动, 现面向全校师生征集篇目及推荐辞,你认为《高祖还乡》和《马伶传》两篇文章都颇具 讽刺艺术,该推荐哪一篇呢?
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将进行《高祖还乡》和《马伶传》的对比联读,看看哪篇文 章文章更具讽刺性。全班将围绕三个任务展开讨论:讽刺对象、讽刺方式、讽刺效果。 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任务,展开深入研讨。(学生分组完成讲解,教师点拨、补充。)
篇目 讽刺对象 讽刺方式 讽刺效果
《高祖还乡》
《马伶传》
二、文本欣赏与探究
任务一:讽刺对象
内容对比,填写表格:
篇目 人物 事件
《高祖还乡》 汉高祖刘邦 帝王还乡:
迎驾——驾到—— 见驾—— 骂驾
形象特点:装模作样、流 氓无赖
《马伶传》 明末奸相顾秉谦之流 第一次擂台赛惨败——第二次擂 台赛大胜——潜心学艺
形象特点:奸邪
学生活动:明确讽刺对象,梳理事件,概括人物形象
1、汉高祖刘邦
2、朝中奸相之流。(要演好严嵩,需要观察模仿与严嵩同类之人顾秉谦,暗讽顾秉谦乃 当世之严嵩,同时也讽刺了奸相之流。)
思考:《马伶传》中有几个奸相?
明确:一文三奸相
一个奸相是严嵩 剧本里塑造的奸相 ——《鸣凤记》
一个奸相是顾秉谦 舞台上表演的奸相 ——兴华部
一个奸相是魏忠贤 作者心中的奸相 ——《马伶传》
任务二:讽刺方式
篇目 选择合适文体 运用特殊视角
《高祖还乡》 元曲 虚构的乡民视角:1、构思新奇;2、
反差:形成现象与本质的强烈反差, 寓谐于庄、滑稽可笑
文体特点:诙谐、 幽默、恣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