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两课时,约4600字。
谛听天籁《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
2、引导学生对一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找到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结构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4、引导学生把握散文写作的要领,学会观察和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由此而体现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研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示:
1、如何理解板块名称“谛听天籁”?
(“籁”指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但“谛听天籁”不应该简单理解成谛听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视与听都含于其中。
2、两篇文章有不同的描写对象,语言风格也有较大差异。差异表现在哪里?
3、你更喜欢两篇文章中的哪一篇?请说说理由。
二、文本研习:
(一)《江南的冬景》
1、《江南的冬景》一文描写了哪些优美的画面?请根据文章内容对每个画面作概括。
曝背谈天 午后寒郊 冬日农村 江南雪景
2、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试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可爱、美丽、迷人、明朗、富有生气、适宜散步。
3、作者写江南冬天的美好,运用了哪些比较?有何作用?
①北国与江南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没有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②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江南冬景与北方夏夜的比较,强化了江南冬天“明朗的情调”。
③江南冬天与闽粤等地的冬天比较,将作者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明确的区域界定。
④江南与德国的寒郊散步的比较,突出在江南冬景中散步的快活、闲适、逍遥之感。
4、文章阅读使我们沉浸在一种画意之中,作者所描绘的“冬日农村图”,属于哪种图画?引导学生从用色和构图的意蕴等方面为自己选择的答案找到理由。
(是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在景物描写中,有的类似于水墨画的工笔素描,有的像是泼墨写意,用墨浓淡相宜。)
5、文章多次引用诗文名句,找出这些诗文名句并体会: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替换这些名句?如果替换,会不会影响文章的语言风格?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巧借诗句的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洗练、但所包含的意象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