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军帽底下的眼睛》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2/7 22:40:15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00字。
2诗两首
初二语文组   葛琳琳
教材分析:
《诗两首》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文章,精选了两首有关战争的诗歌。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揭示了不抵抗的后果,字字如鼓,催人奋进。胡昭《军帽底下的眼睛》刻画了战士和女性救护人员的形象,歌颂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教学时间:一课时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田间“街头诗”的节奏特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战斗性和号召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反复诵读,教师点拨,领会诗歌的内容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寓正于反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了解田间“街头诗”的节奏特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战斗性和号召力。
教学难点:领悟寓正于反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领会、点拨相结合。
教学时间:半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
这是诗人田间20世纪30年代后期写就的一首街头诗。(街头诗是抗战时期,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现的短小精悍、紧密配合当时斗争,迅速发挥宣传作用的一种诗歌形式。也称传单诗、墙头诗。)当时,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斗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面对敌人的疯狂侵略和残酷杀戮的嚣张气焰,是投降还是反抗?田间的这首小诗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深刻地揭示了不奋起、不抗争、不战斗的严重后果。
二、朗读练习: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及停顿,揣摩朗读技巧。(教师适当点拨)
2、着重体味“看,这是奴隶!”一句是谁讲的话,应该怎样读。在整体练读
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同学,加上动作和表情。
明确:这是引用,出自敌人之口。应该用残暴、讥讽的语言来读,以激起听
众的愤恨之情。
三、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畅谈读这首诗歌的感受。
四、内容探讨:
1、诗歌的标题是一个什么句子?有何作用?请根据语感和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明确:设问句。制造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怎么样?”
2、“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有怎样的结果?请用课文中的诗句回答。
   明确: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3、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我们”,为什么用刺刀杀而不用枪杀? 
明确:用刺刀杀更能说明敌人的残忍。
4、为什么敌人“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而不是指着肉体?
明确:因为“骨头”指骨气,这不仅是对人格的侮辱,也是对人精神的侮辱。
5、“看,这是奴隶!”是谁讲的话?应该怎样读?
  明确:这是引用,出自敌人之口。应该用残暴、讥讽的语气来读,以激起听众
的愤恨之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