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课时,约5100字。
《 兰 亭 集 序 》
云霄一中 邱从荣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的朗诵中,品味文中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
1、本文语言精练、朴素、优美,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体味语言特色上,由语言美去体悟自然美,体会作者乐山乐水的心情。要多读(可采取听读、范读、齐读、个人读、分组读形式)读到情随声出,自然成诵。
2、 二三自然段作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强调课前预习。预习要求:(1)反复朗读,参照注解,初步理解文意,扫除阅读障碍。(2)提出疑难问题
3、设计多媒体课件,将书法作品、图片、板书等用幻灯片形式展示。
4、 安排两教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品味语言。领会句法上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为宴游诗的特征。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的意义。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 引入
蓝天下是崇山, 崇山上是绿竹, 绿竹间是清流, 清流旁有一群文人才俊在洗濯嬉戏.阳春三月,惠风和畅,想来少不了欢愉,更少不了诗酒.酒袭诗醇, 诗借酒兴……其中有一位,展开长卷,蘸墨挥毫,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才思涌泉,书成珍品,文成杰作。这就是《兰亭集序》。今天,我们就品读这篇潇洒的散文,去体察那字里行间渗透着的旷达的情怀。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教师略作补充:王羲之,有“书圣”之称,《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从书法而言,它是历代书法家必摹之帖。同学们可以欣赏一下《兰亭序帖卷》。这里每个字都孕育着生命,疏处不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通篇看来,结构严密,浑然一体。东晋时人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打出第一张幻灯片),意思是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你看了是否也有这种感觉呢?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佳品,它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通篇三百二十五字,文词优美,言简意深。笔墨光泽与内涵文采交相辉映,珠联璧合。王羲之曾一度做官,关怀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达,为时人敬重。
三、放录音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一些字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