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0字。伯格曼法则在北极
教学目标:
1. 了解“伯格曼法则”。
2. 感悟蕴涵其中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理请行文思路,了解“伯格曼法则”。
教学难点:感悟蕴涵其中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法则,即规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的认识和概括性表述。“伯格曼法则”认为:同一物种,在愈冷的地方,个体愈大,而且愈接近于圆形。这是一则有趣的科学发现。科学发现要经得起反复验证,那么它在北极这一特殊地区是否适用呢?
作者用自己亲身考察、深入研究的结果作了生动形象的论述。
二、理清结构,研读课文:
课文共13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述伯格曼法则及其推论。
第1自然段由北极熊圆圆的、绒球似的身影引出话题。
第2自然段说明伯格曼法则的定义及其原因。
第3自然段引申出艾伦推论,并作诠释。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在北极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
第4自然段,照应开头,先说北极熊“圆圆的身体,粗短的四肢,小小的耳朵”,“退化了的尾巴”,就像专为验证上述法则和推论而生似的。
第5自然段,以北极狐狸脸圆、耳小、嘴巴短为例,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
第6自然段以北极狼、兔子、旅鼠为例验证法则。
第7自然段以北极燕鸥、野兔、麝牛验证艾伦推论。
第8自然段以苍蝇、蚊子为例验证法则。
第三部分(第9~12自然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