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5/1 15:20: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7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600字。八、为了忘却的记念
上海徐汇中学  刘侠
教学目标
1、读懂文章,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
2、学习课文勾连有序的行文结构和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感受左联五烈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执著精神,理解鲁迅的悲愤之情,以及为理想坚韧斗争的精神。
说明:
    本文是鲁迅先生写于1933年2月的一篇文章。它是为纪念左联的五位革命青年遇难两周年而写。写作目的有对烈士为理想而献身的赞颂,有对反动派残暴罪行的控诉和揭露,更有自己韧性斗争的革命观点的抒发。教学本文,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传输,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形式化。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沉入文本,将情感融于其中,感受白莽与柔石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为理想而献身的那份执著于坚定,感受鲁迅对他们的深沉的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解读白莽、柔石的性格特征,感受左联五烈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执著精神,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难点:理解鲁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认同作者主张坚韧斗争的理想追逐方式。
    说明:
    本文篇幅较长,学习时需从整体入手,由浅及深,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近”白莽和柔石,唯有“走近”,才能理解,唯有理解,才能感动。
由于当时文网森严,鲁迅先生在文章中不得不采用隐晦曲折的笔法和借用典故,因而文章的某些地方较深奥难懂。这便成了理解文章的难点。教学中要重视帮助学生排除难点,宜设计些激发学生兴趣、拨动学生心弦的问题,让学生读读议议,引起学生思考,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不断调节教学过程,以祈在师生合作中释疑解难。1、借助字典和注释,积累生词,理解典故;
2、精读课文,用简短语言概括课文五部分的大意。本文篇幅较长,难度较大,如果全部阅读放在课内是不现实的,故而,要求学生课前对课文已经要有相当的熟悉程度。
1、应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因为这是一篇纪念烈士的文章,“为了忘却”是纪念的目的。
2、忘却的原因是:“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忘却的内容是“悲哀”;忘却的手段是“写一点文字”;忘却的目的是“给自己轻松一下”。
3、“忘却”即“摆脱”、“搁置”,“为了忘却”说明难以忘却,烈士的往事历历在目,烈士的鲜血如在眼前。
“记念”,记住愤怒,不忘先烈,更好地去战斗。
只有将悲哀摆脱,才能化悲痛为力量,前仆后继,奋然前行。本文的题目用了两个逻辑上相对的概念,因而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这恰恰又是理解整篇文章写作意图的一把重要的钥匙,教师应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与讨论中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直接抛出答案,以真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