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900字。是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语文必修(二)各单元教学设计(包括各课的设计),融汇了北京市全体新高一语文教师的辛勤汗水。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语文
必修(二)第一单元设计(1)
第二十七组
外国语学校:王崑、胡海洁、何春玲 56中:段富刚、孙明慧
214中学:郝秀丽、杨丽萍 汇才中学:连文华、刘江、孙桂芹
第二模块第一单元
二、把握本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
1、了解先秦、魏晋、唐、宋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作品及文学流派。围绕诗歌的基本体裁特点及主要表现手法,反复加强语文积累,感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不同风格,了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大致脉络。
2、通过反复品味诗歌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景物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并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3、采取多种方式拓展学生朗诵和背诵诗歌的范围,培养学生阅读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4、让学生根据各自不同兴趣深入研究一篇作品、一个作家或一个流派,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在多样的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5、通过体会古代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获得审美感受,加深对古代诗歌的了解,增强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实施本单元教学的几点建议:
1、本单元每篇课文中的篇目较多,具体处理可以灵活机动。例如重点赏析一首诗歌,其它几首自主学习的形式;或采取分类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分组研讨再进行总结交流。
2、积累方面要求的层面较多,应注意以下几点: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古典诗歌常运用的艺术手法;名句、名篇的积累与背诵;对古代诗歌的感受等。在积累的过程中应注重诵读,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对诗歌的认识。例如:课前自读,课上聆听范读、齐读、分组朗读、及时背诵,或者提供各种平台组织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诗歌的诵读兴趣。可以在单元教学完成后,举办中国古典诗歌朗诵比赛,篇目在本单元范围的基础上有所扩展。
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个知识点的学习,但是学习完班本单元后应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对于古代诗歌发展的完整印象,梳理出清晰的知识脉络。
3、在感受鉴赏和思考领悟方面,可以从名句入手,揣摩语言,含英咀华,感受诗歌中描绘的事物以及景色描写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古典诗词的表现力,从中领会诗歌一些常见的写作技巧,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要素。
4、在应用拓展与发现创新方面,可以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给学生以创新的空间。例如在学习《琵琶行》时让学生为琵琶女写一篇小传;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时让学生描绘李白笔下的神仙洞府,也可以由此拓展对作者或诗歌中的人物进行研究。
5、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作者赋予其作品的人文精神,为学生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诗歌内容的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学会用现代观念去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先秦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
1、了解《诗经》《楚辞》和屈原。阅读《诗经》《楚辞》中的经典篇章,使学生初步感受《诗经》《楚辞》的思想艺术 魅力并了解他们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2、阅读文本,理解三篇作品,把握《诗经》赋比兴的手法,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
3、背诵这三首诗并拓展其它诗篇,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背诵喜爱篇目,增进学生对《诗经》《楚辞》的了解和喜爱。
二、教学过程
预习
1我所了解的《诗经》《楚辞》屈原。(查阅相关资料,写成小短文。要求:条理清楚重点明确突出,300字左右)
2通过注释和字典读懂三首诗歌。
课堂教学活动
1、完成预习第1题
教师归纳总结文学常识重点,诵读《诗经》中的经典篇章(少量,如《关雎》、《桃妖》、《木瓜》、《黍离》、《蒹葭》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诵读《伐檀》
学生朗读或教师范读
从思想内容思想情感语言表达技巧三方面进行讨论。
教师点拨。重点在重章叠句的形式和对比的手法。
熟读成诵并根据情况补充《硕鼠》等篇章。(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3、诵读《氓》
请学生陈述故事情节并说说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和发展(结合诵读)。教师归纳内容结构特点。
讨论:诗人在《氓》中是用怎样的方法来表现主题的?
教师总结归纳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结合拓展篇目)
4、自读《国殇》回答:
(1)《国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初步体会《楚辞》的语言格式及效果。
(3)教师补充《离骚》(片断)及《橘颂》,加强学生对楚辞的体会对屈原的了解,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尚节操。
5、教师在学生初步感受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如何进行诗歌鉴赏(一)诗歌可从哪些方面展开鉴赏。
(三)布置作业
1、背诵《伐檀》、《国殇》、《氓》第三四章
2、课后练习二、三、四3题任选一题
3、课外阅读教师推荐篇目或自选篇目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并写作阅读鉴赏文章。或做《诗经》研究性学习(例如:《诗经》是我国文学创作的源头,就其中的某些诗篇谈谈它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请结合具体诗篇谈《诗经》如何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你对《诗经》所用表现手法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谈谈你的体会。……)
《汉魏六朝诗三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古诗十九首(选一)》:
(1)整体把握诗中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体会其中蕴涵的浪漫气息。
(2)感受理解诗中叠音词的使用效果。
2、《归园田居(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