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600字。是必修一的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设计(有每一课的详细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习自《诗经》至南北朝被称为“古体诗”的我国古典诗歌的部分代表作品,诗歌创作时期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5世纪。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
(1) 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体诗所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了解古体诗的基本特征以及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和流派,了解《诗经》——《楚辞》——《乐府诗》——魏晋南朝五言诗的发展情况。
(2) 让学生初步会鉴赏古体诗,学习古体诗的艺术特点,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提升鉴赏古体诗的水平。
(3) 让学生练习写诗,用诗歌的形式描述自己的生活感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诗经》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这两首诗歌。
3、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和《氓》中的比兴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的朗读,感知课文。
2、小组合作与探究,理清课文大意,积累相关的字词。
3、情感交流,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静女》中爱情的甜蜜;同情《氓》中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学情分析: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们在这一个单元调到前面来讲,希望给多点时间学生背诵默写,学生们以前学过的古典诗歌比较少,所以,我们在单元的第一课会重点讲解古典诗歌的一些知识,学《诗经》两首一课,还要重点介绍一下《诗经》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的含义;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欣赏《静女》中爱情的甜蜜;同情《氓》中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电脑、投影仪;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给你印象最深刻的爱情诗歌名句。(学生各抒己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等等。这些爱情诗歌名句凝结着人类最崇高的情感,代表人类最纯洁的心灵碰撞,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二首,一起来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辉煌。首先,我们来学习《静女》。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初中,我们学习过《诗经》中的哪些表达爱情的诗歌?我们学习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诗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而热烈的追求。我们还学习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感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在学习《静女》之前,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诗经》方面的基础知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的年代:记载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
《诗经》的篇目:共305篇,又称“诗”、“诗三百”。
《诗经》的编排体例:风、雅、颂《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赋,是叙述和描写;比,是比喻和比拟;兴,是起兴。
《诗经》中最重要的诗歌体式:四言诗。
《诗经》的典型特点: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诗经》的诵读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
《诗经》中占比重最大的题材:婚恋诗。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静女》。
二、诗歌解析:
1、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