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70字。
博兴二中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型:新授课 设计人:郝娟娟
知识目标: 了解李白及其诗歌的创作情况;
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作品,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鉴赏诗作的意境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两千多年前,在中华大地上,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大诗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此后,中国诗坛沉默了好久,直到一千多年前,中国另一位大诗人被迫从长安离开,虽有惊天伟地的才干,但在长安却没有得到丝毫的展示。他走投无路“一朝出京国,十载客梁园”,再度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这位诗人就是——李白 。
二、作者简介(教师展示幻灯片)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他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边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的接触了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强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三、题解
教师引领学生从题目中提取信息,可让学生自己主动回答。
教师明确:1、梦:本文的文眼
2、天姥:梦游地点
3、吟:一种歌行体,本指吟咏,低声吟唱,是古体诗的一种题材
4、留别:诗的重心(让学生思考与文中的哪一句诗应和)
四、整体感知
教师提示:让我们先抓住“梦”字,与李白一起梦游一番,下面转入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1、请一位学生读诗文,其余学生帮他正音(学生指出其读错的地方)。
2、教师展示幻灯片,让学生齐读字词。
3、再请一位学生完整读一遍或教师范读,其余学生思考:这首诗是怎么扣“梦”字的,诗人为何去游天姥山,梦游中诗人都看到了什么?
五、解读文本
(一)分析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让学生思考:这段向我们交待了什么?(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2、教师设问,学生分组讨论
⑴这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教师明确:入梦缘由
⑵诗人的梦由是什么?(从诗文中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