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30字。
《庖丁解牛》课堂实录
推荐
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庖丁解牛》.(在黑板上板书——庖丁解牛,故意把“庖”字少写一点)
同学:老师……
同学:有一个错字!
同学:是的,有一个字错了……(同学们由开始的窃窃私语变为大胆指证)
老师:好,有同学指出来了,有一个字写错了,哪一字?
同学们(异口同声):庖!庖丁的“庖”!
老师:(板书订正)所以说马虎不得,一点都不假。首先,老师想向大家提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影响我国古代文人,包括现在的读书人的最厉害的四个人是谁?最厉害的,比如我们大家喜欢听歌,有四大天王,那么在我们文化史上是哪四个?
学生(笑):孔子、孟子
学生:老子、庄子
老师:是的,孔孟、老庄,一是儒家的,一是道家的。关于庄子,我们同学了解多少?
学生:庄子……
老师: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大家可能看过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逍遥游》,还有电影《庄子》,这是一个很潇洒的人。希望大家下去搜集一些关于庄子的话题,我们在下次课上的小组讨论中,希望大家都能发言,说得好、说得妙。关于孟子,有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其中一次搬家就是因为孟子喜欢看邻居杀猪宰牛,孟母觉得没有前途,所以搬走了,古人重迁思安,那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可是庄子却能够把《庖丁解牛》作为他的代表作,让无数后人百看不厌,原因何在呢?按老师要求,大家应该预习课文了,这里我们就不再读了。不知道大家在预习过程中有没有提出什么问题。我们知道,读书一定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学生(无人提问)
老师:好,看来大家还是处在读书的第一个境界,看书是书,看宰牛就是说宰牛。那么《庖丁解牛》有几段?
学生:三段。
老师:看得不够仔细,应该是——
学生:四段。
老师:对,虽然第二段和第四段都是一句话。但这一句话有着很深的意味。如果大家作导演的话,你就会明白,越短的台词越具有杀伤力。文惠君的两句台词,在文中有何作用?
学生:第一句承上启下,第二句总结升华主题。
老师:好。关于文惠君这个形象,我们下一节小组讨论的时候再留给大家分析。我们这一节来分析庖丁的形象。第一段讲到了庖丁解牛的情形,大家有什么感觉,整体上的印象。
学生:出神入化。
老师:出神入化,神乎其技。好,这是很经典一种的形象,就像现在大家很崇尚的调酒师,能把很平常的技能练得出神入化。我们再想一想,在我们中学学过的课文中,像庖丁一样的能把技能练得出神入化还有哪些形象?
学生:卖油翁。
学生:口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