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70个字。
岳麓区太平中学刘历
19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欣赏讽刺艺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总结归纳及口头表达等能力。
3、情感目标:①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②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主题。(2) 分析人物形象及描写方法。(3)领略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范进中举发疯的原因;概括讽刺手法。
教学时数:三课时(课前学生预习)
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提问的同时亮出彩票)
是的,彩票!小小彩票,实在玄妙。现代社会,多少人凭借它而一夜暴富,改写了命运。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如果人们希望改写个人命运,实现一夜之间由不名一文,摇身一变为身价百倍,飞黄腾达的梦想,是不是也凭彩票呢?(不)
的确,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封建科举考试,凭“中举”才能实现。于是,“中举”在下层知识分子之间,在社会和广大老百姓之中,导演出一幕幕人间喜悲剧。更有甚者,是喜极而疯。中举了,可人却疯了。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带着对封建科举的思索,我们的文学人物画廊中又多了一位典型人物――中举的范进。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见证封建科举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巨大威力。以人观社会,以人感受科举。
二、检查预习。
1、 生字读音。
2、 生字释义。
3、 简介作者、出处及科举制度。 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由富而贫,饱尝了世态炎凉,对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对人们的思想腐蚀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封建科举制度,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小说虽以明朝为背景,反映的却是清朝的社会现实。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殿试考中称进士,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传胪)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