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50个字。
《范进中举》教案
盛康三中学校 张玉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相关知识,感受并记忆《儒林外史》的讽刺性.
2.学习作者从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角度刻画人物,由此逐步展现胡屠户范进等的性格特点。
3.理解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社会根源,从而体会到喜事后面的悲剧性.
4学习正面描下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儒林外史>>中的其他故事,充分感受作品的讽刺性.
2通过总结范进中举前后人物的丑态,把握人物形象。
3通过分析范进发疯时的肖像语言动作,理解发疯的个人原因和社会根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透过范进中举发疯的戏剧性变化,能够从“笑”中看到“悲”
教学重点: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从而理解范进中举的悲剧性,挖掘其社会根源.
2学习小说中人物语言的生动性,体会作品的讽刺性和戏剧效果.
教学难点:通过讨论认识到范进中举这个“喜剧”,体会读书人在科举时代的悲剧命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1. 谁读过<<儒林外史>>,那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哭贡院的周进,中举发疯的范进,宣扬举业的马二先生,悭吝成性的严监生……
2简单介绍《儒林外史》,引出其中最有名的一篇《范进中举》
[ 关于作品《儒林外史》: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3《儒林外史》最真实地描绘了一代儒林的真象,在冷静、如实的叙述中,使人物形象自身的言行构成讽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范进中举》更是如此.自由读文,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有说说感兴趣的地方,初步感知讽刺效果。
2围绕讽刺二字(学生口中特好笑的地方)理清行文线索。
○1 范进会疯○2胡屠户会变○3张乡绅会攀,为什么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