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40字。
《鸿门宴》教学设计
一、背景介绍
理科学生对文学作品中展现的人性中的矛盾、多面往往不会有深刻、全面的认识。《鸿门宴》作为一篇高中重点课文,充满了力量之美、智慧之美、人性的复杂之美,深受学生的喜爱。本设计是第三课时。在前面的教学中,教师对文本进行了文字和结构的梳理。本课将通过络探究,使他们对项羽、刘邦的性格有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及切入点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立足文本,结合网络资源,深入而全面地了解项羽、刘邦的性格。
(2)使络中提取大量有效信息并加以理性分析、整合的能力。
(3)从不同的人格魅力中汲取力量,使学生充分体会文学形象所蕴涵的崇高美。
2、切入点
刘、项诗作皆有王者之气,二人皆盖世之雄,但其命运迥异。项羽失败了,可是太史公还是客观地记录了项羽的生平功绩,并把他列入帝王才能进入的“本纪”里面。教学时从探究刘邦成大事的原因以及项羽的人格魅力中切入。
三、教学过程
1、蚁穴溃堤——导入
幻灯展示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
师:请大家朗诵这两首诗,要读出《大风歌》踌躇满志、慷慨悲壮的情感,以及《垓下歌》慷慨悲凉的意味。同时思考两首诗表达的不同情感。
分析: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抒发了他在战胜项羽。成为汉朝开国皇帝之后的那种既踌躇满志又担忧江山不稳的复杂心情。情动于中而发于外,慷慨悲壮,流韵千古。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被围,四面楚歌,项羽逃至乌江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力竭自刎身亡。《垓下歌》即为一代霸王之绝唱。
2、深水养鱼——探究
首先为络环境与资源:提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同时提供多媒体教室,介绍百度百科、百度项羽贴吧、百度刘邦贴吧等。
要求:
(1)请同学们按照日常学习小组的划分分成六组。前三组同学探究第一个问题,后三组同学探究第二个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2)立足课文,搜索网络资源,筛选出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特别是第一个问题,要注意在对比中得出结论。把有用的材料存放在硬盘的文件夹中。
(3)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讨论,对各自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小组主要观点,推举发言人,其余同学做PPT、Flash或者Frontpage等展示课件。最后选出代表,汇报小组探究成果。
问题一:
刘、项诗作皆有王者之气,二人皆盖世之雄,但其命运迥异。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立足文本。结合从网络中找到的信息,试从用人、处事、性格等方面对二人进行对比。
师:刘邦在用人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分析:刘邦任人唯贤,贤士谋臣才会对他高度忠诚,比如,鸿门宴前,张良对刘邦表现出了高度的忠诚:“今事有急,亡去不义。”紧急关头,张良运筹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