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中“理解句子”类题目失误及分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5/12 21:23: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6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970字。
  现代文阅读中“理解句子”类题目失误及分析
  “理解句子”作为文学作品阅读的一个能力点,重现率100%。更重要的是,筛选、概括、分析、鉴赏、评价、探究等,全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但考生在此处的失误也屡见不鲜。
  失误表现之一
  不知句子的表现特色为何物
  [真题展示] (2008年高考安徽卷史铁生《我与地坛》第16题)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上巅布散烈烈朝晖。”
  [失误曝光] 其一是面对句子,根本就无从修辞方面来赏析的想法,只是一味地就句论句;其二是修辞手法的基本知识掌握不牢,不能正确辨识内含辞格;其三是不能正确分析出所用修辞格的要件内容;其四是不能结合文意回答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矫正路径] 这类题目所给句子往往内藏某种表达特色。具体到理解某一句子有什么表达特色,注意是“句子”的表达特色,其实就是对修辞手法的考查,答案的重心自然就转移到了揣摩、品味、理解修辞格上,所以,首先要树立“句子”特色考修辞的思想。其次考生必须十分熟悉《考试说明》中规定的“比喻、借代、排比、对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等修辞格要件及其表达作用。其三清楚此类题目答案要素:“修辞手法+要件具体内容+言语作用。”如将上例句中的“他”复原到原文里面,显然是“太阳”,故而它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而拟人格的作用是“将描写对象人格化,既生动形象,又与读者产生亲近感”;从“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在另一面燃烧着上巅布散烈烈朝晖”上分析,便是对比手法,而对比的作用是“使双方对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句子的整体上而言,该句式基本对称,又属宽泛的对偶格,而对偶的作用是使语句呈现一种建筑美,富有韵律感。故答案如下: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手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要件具体内容),生动形象(言语作用);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对照(要件具体内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言语作用)。③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手法+要件具体内容),给人以整齐的美感(言语作用)。
  失误表现之二
  不理解句子的地位作用
  [真题展示] (2007年高考江苏卷雷抒雁的《麦天》16题)“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了又出。早晨起个太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失误曝光] 一是与平时所学的文章分析方法脱节,没有段落层次观念,当然就不能从句子位置特点方面去思考问题。二是“我的眼中只有‘你’”,没有文本整体观念。三是答非所问,题目明明要求答的是“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却偏偏回答句子的字面意思。
  [矫正路径] 首先要有解答此类题目须结合句子在文中的结构位置特点的观念。其次要能准确分析出句子在文中的具体结构位置。其三要熟练掌握有关句子在文中结构位置作用的知识:1.篇首句,一般具有点明主旨、总领全文的作用,或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或点题以及交代起因或缘由;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有起承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3.段首段尾句,多能对本段内容进行总领和总结;4.篇尾句,多是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旨、启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其四要知道答案包括“形式的作用”和“内容的作用”。如上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