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70字。
《清塘荷韵》说课稿
朱 玮
一、教材定位
《清塘荷韵》这篇课文被安排在在《语文读本》的必修二读本中。读本是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的良好凭借。但是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象讲授课本那样去讲授读本。但是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去指导学生阅读读本。我认为编写者对《语文读本》和课本所规定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对教科书(课本),一般要求精读,训练比较系统,力度也比较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习得一定的方法;对《语文读本》,我觉得应该侧重在方法的运用,运用从精读方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
二、教材编写的思路
1、《清塘荷韵》编写在读本中“心灵远游”这个板块,与必修二第四板块“慢慢走,欣赏啊”相对应,并且在刚刚学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接着学习季羡林的这样一篇散文有助于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写“荷”的文章,加深对中国“荷”文化的理解。
2、在讲必修二《荷塘月色》的过程中教师会介绍鉴赏分析的方法,在上《清塘荷韵》的过程中可以对散文鉴赏方法进行复习和运用,以达到内化成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学生的学习起点
1、学生初中时候已经学过《爱莲说》, 进入高中已经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能够背诵一些关于写“荷”的诗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等;
2、在学习《荷塘月色》的过程中,已经学过一些散文鉴赏的方法,例如对修辞的分析,采用替换法,压缩法对一些用的精彩的动词进行分析等等。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定位和学生的学习起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能够用散文鉴赏的方法对文中的词句进行品位;
3、情感与价值观:
揣摩蕴蓄于文中绵长不尽的荷之韵,并根据季羡林相关资料进一步理解“人之韵”。
五、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