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份教案,约60830字。
湖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
教
案
集
湖北省教学研究室
2006年11月仙桃
湖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分组一览表
A组(赛场:仙桃中学)
顺序 课 题 主 讲 单 位 教案起始页码
1 我若为王 袁 昉 仙桃中学 28
2 陈情表 卢红芹 宜昌二中 20
3 道士塔 叶 环 江汉油田 53
4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杨俊超 荆门掇刀中学 39
5 项脊轩志 杨少敏 潜江中学 3
6 豹 鄢子华 孝感高中 22
7 我若为王 武延梅 东汽 62
8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王雁雁 十堰竹山一中 15
9 将进酒 池利贤 随州曾都一中 34
10 泪珠与珍珠 曹 婷 鄂州高中 42
11 赤壁赋 杨 宏 武钢钢都中学 17
12 我的空中楼阁 贺梅红 荆州公安一中 50
B组(赛场:仙桃一中)
顺序 课 题 主 讲 单 位 教案起始页码
1 错误 杜俊杰 黄石市第二中学 56
2 归去来兮辞 胡 卉 武汉江夏区一中 55
3 我与地坛 文 星 天门中学 12
4 泪珠与珍珠 吴 岚 恩施市二中 48
5 哀江南 胡祥学 黄冈中学 36
6 哀江南 李红霞 葛洲坝高级中学 25
7 宽容序言 喻 渝 水果湖高中 6
8 项链 但芬芳 咸宁赤壁一中 31
9 纪念刘和珍君 蔡雪琴 仙桃一中 9
10 长亭送别 严 兵 襄樊枣阳高级中学 45
11 米洛斯的维纳斯 赵遂香 华中师大一附中 59
项脊轩志
潜江中学 杨少敏
文本解读: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美散文。它通过记述“百年老屋”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厚感情。读了此文,读者无不为之动容。本文之所以有如此感人的力量,就在于一个“情”字,因为文中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事事关情,语语动情,笔墨疏淡而情韵绵远。学习本文,宜围绕一个“情”字,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情感的技巧,引导学生感受世间至真至醇的情感。
教学设想:
《顶脊轩志》是明代古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作为唐宋派的代表作家,归有光善于通过日常的家庭琐事,描写对生活的亲切感受,抒发内心的真挚情感,笔墨清淡而情韵绵远。本文文言浅近,字词疏通不存在太大障碍,但本文感情含蓄、深沉,加上年代的久远,学生们很难快速准确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情感,所以,学习本文要重视学生的赏读,由学生赏读自己最感兴趣,最有体会的文句入手,哪怕只是一个字,一个词,都能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讨论、鉴赏,从而准确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深沉情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倡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人格的要求。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能准确理解“洞、胜、过、阖、归”等实词的含义。(二)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朗读赏析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的特色。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情感的技巧。(三)德育目标:品味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提升自己的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并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志趣,感悟世间真情。
教学重点: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深沉的感伤之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增强语感。2、讨论法:通过广泛讨论,培养学生深入鉴赏语言的能力。3、拓展法:学以致用,启发学生感悟生活点滴小事中蕴含的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宽容》序言
湖北省水果湖高中 喻 渝
[文本解读]
一、 关于房龙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Loon 1882--1944),美国作家,1882年出生在荷兰,他深受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莫斯的影响,主张自由、开放。1903年赴美,在康奈尔大学完成本科学业。1911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后,曾在美国几所大学任教,后任记者、编辑和播音员等。1913年,出版第一部专著《荷兰共和国衰亡史》。1921年,《人类的故事》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其著作主要是历史和传记,包括《宽容》《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房龙是一个用文学家的手法讲述科学的人,一位擅用妙不可言的语言精灵般地再现历史、科学画面的人,他的部分著作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被译成中文出版,影响当时整整一个年代的人。房龙的著作,其选题基本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的问题,其目的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之成为人所共知的常识,因而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在久违半个世纪的今天,又被国人重新发现,引起读者的热烈反响。房龙以他生动、幽默的语言,精辟而睿智的论述,把枯燥的历史在读者脑海中定格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价值。他的独特视角、他的博爱之心、他的深刻思想、他的多才博学等因素使他的作品对于经历半个多世纪后的人们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他倡导的理性、宽容、进步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每一部作品中,引发人们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问题的深深思考。
二、 关于“宽容”和《宽容》
1、什么是“宽容”?房龙先生在写作时期所通行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样定义“宽容”(tolerance):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有耐心公正的容忍。因此,在他的笔下,“宽容”远不止是性情、品行等个人行为,而是人类对待自己前行过程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应持有的社会心态,是一种自由、开放的思想方法。宽容的实质是群体、公众或社会是否许可异端,“宽容就如同自由”。
2、《宽容》最初出版于1925年,1940年重版。房龙在《宽容》这本书中,从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和宗教的发展一直写到近代思想和宗教的发展,但他没有给这发展以更多的笔墨,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伴随这种发展而产生的种种冲突和悲剧。从书中我们看到许多宗教的起源和思想的发展都伴随着冲突与流血。比如说基督教在它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充满了血与火、镇压、讨伐、内部的争战与分裂。从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时代,凡是在现代留有声名的思想家都几乎无一不受到旧势力的苛待,有的甚至以身殉道。整个西方最黑暗的中世纪就是宗教禁锢和思想禁锢、宗教镇压和思想文化独裁造成的。房龙认为这一切皆因不宽容而致。
房龙认为直到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仍缺少宽容。他说:“现代的不宽容就象古代的高卢人一样,可以分为三种——出于懒惰的不宽容,由于无知的不宽容和出于自私的不宽容。”他认为第一种不宽容是最普遍的,由于人们的懒惰,“使抱有新思想的人成为人类的敌人”。第二种不宽容是:“无知的人仅仅由于他对事物的一无所知便可以成为极其危险的人物。但是,他如果还为自己的智力不足措辞辩解,那就更可怕。他在灵魂里建起花岗岩的堡垒,自我标榜一贯正确。他站在咄咄逼人的顶端,向所有的敌人(也就是不苟同于他的偏见的人)挑战,责问他们有什么理由活在世上。”这种人“很容易变得残酷暴虐,喜欢折磨他们憎恨的人”。第三种不宽容是出于自私的目的,他们为了自身利益而反对进步,这是最好理解的一种。当然,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