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30字。
《赤壁赋》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4、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3、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前面我们学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说他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他的词豪放高旷,情浓意远。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同学们,见过他的书法作品吗?在我们课本的封面。所以说苏轼是位少见的旷世奇才。我们今天又来学习他的流传千古的佳作——《赤壁赋》
二.作者背景及文体简介:
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著名的诗词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 著有《东坡乐府》。
我们的课文所选是他的《前赤壁赋》。
文体
《赋》的名称最早见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
《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选用散文化的句式。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