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810字。
湖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案
哀江南(2)
黄冈中学胡祥学
文本解读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南京原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国都,后来燕王朱棣迁都北京。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缢,清兵乘机入关后,明代宗室苏昆生(长期生活在秦淮河上的唱曲名家)目睹了南明的兴亡。南明灭亡之后,他故地重游,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唱出这套沉郁、悲怆的曲子。
《哀江南》由七支曲子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括长板桥和旧院)的冷落。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寄寓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声,写苏昆生总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
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教学目的:
1.通过“听----读----议-----品”的赏读过程,让学生学会曲词的鉴赏方法。
2.通过赏读,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这首曲词在字面上基本没有设置障碍,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应该能够结合注解理解文章内容。
鉴赏是本课的重点。一方面是对曲词表现手法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曲词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文章的内容,我打算在教学过程中把对第一支曲词的鉴赏作为示范,告诉学生鉴赏的基本方法;然后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思考并讨论的基础上自由选取第二至六支曲词中的任意一支进行鉴赏。老师将进行恰当的引导和点评,并进行小结和适度拓展。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务必体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创造性的解读。鉴赏第七支曲词的重点要放在对全文思想感情的把握上。通过引导学生对曲词中的排比句和题旨句进行鉴赏,体会苏昆生内心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
对于孔尚任和《桃花扇》的介绍将会根据课堂容量灵活处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引导鉴赏[北新水令]
1.听昆曲唱段,体会曲词的感情基调。(凄凉)
2.有感情地朗读曲词,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用字。(残、废、瘦、空)
3.引导学生品味“残军”、“废垒”、“瘦马”、“空壕”所表现的败景凄情。
[北新水令]“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写的是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这里一连用“残”、“废”、“瘦”、“空”四个词作修饰语。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
4.齐读
三、自由鉴赏、点评第二至第六支曲词
1.读曲词,找出这五支曲词依次描写的景点。
明孝陵、明故宫、秦淮河、长桥、旧院
2.提示鉴赏方法,让学生自由从五支曲词中自由选取一至两支进行鉴赏。(自由朗读、充分讨论)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示、引导、点评。
附:各支曲词中的主要鉴赏点
[驻马听]原本庄严、神圣的孝陵竟成为刍牧之场,绝对不容侵犯的“龙碑帽”竟被牧儿打碎,鲜明的对比之中,苏昆生的痛心、伤感表露无遗。
[沉醉东风]琉璃白片、翡翠窗棂,本为宫廷华丽的象征,一个“碎”字,一个“烂”字,将原来豪华气派,一并打碎,留下的尽是萧条,“多”和“少”形成强烈对比,将这种意境表达得更加凄婉、伤感。
一句“舞丹墀燕雀常朝”与前面破败的景象相呼应。试想,一个国家的宫殿都倒塌了,皇帝都没有了,家破人亡的凄凉之感不禁油然而生,尤其是假借雀常朝,悲痛地表达出昔日的故宫不再,让雀儿做了这里的的朝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折挂令]作者通过描写窗寮、破纸、粉黛、灯船、酒旗等意象,展现了一派亡国凄凉景象。“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这句运用对比,生动形象地写出战败后百姓无法安居乐业,战争扰乱了百姓的生活,表达了唱曲人对战争的痛恨。
抓住“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中有关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