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名文化初探”课堂探究实录
- 资源简介:
约5660字。
“中国人名文化初探”课堂探究实录
湖北省黄冈浠水第一中学 龚曙明执教
第 一 课 时
师:我们学过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第二段里说:“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读后,我们才发现胡同名字背后,居然还有这么多鲜为人知的意义。其实,生活中很多事物,只要我们仔细研究,用心挖掘,悉心整理,就一定有所收获。既然在座的同学选了“中国人名文化初探”这个课题,想必大家已经考虑了这个问题,下面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学生互相讨论,但无人愿意发言)
师:谁起来讲讲,大家为什么不愿意起来发言?
生:不是不愿意,只是──
师:大胆些,但说无妨。
生:现在大家都觉得研究这个问题有些棘手,当初选这个课题时,我们都能从自己的生活圈子里说出一些人名的来历,也有点儿兴趣,但是我们写不出《胡同文化》这样有深度的文章,这个课题很难研究的。
师:真的很难吗?难于上青天?
生:是的。
师:既然这样,我们就先来探讨一下研究此课题的障碍是什么。这个研究难不难?
生:不难。
师:那就相互讨论一下,讨论好了就起来发言。
生:老师,我们几个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困难的地方:①中国人名种类繁杂,古代的有名有字有号,有的还有封号和谥号,现代的人又有笔名、艺名等,如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还叫过豫亭、豫才,据说他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弄清楚这些实在太难;②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有些少数民族的人名我们懂都不懂,还谈什么研究。
师:讲得很好,还有没有?
生:我们的资料太少,教材上也只是出现了一些文人的名字。
师:就这些?
生:就算我们身边的一些名字,我见人就问: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人家会说我神经不正常。
(生笑)
师:同学们所言极是,按照大家的意思,我们的研究条件太差,首先,得有一些资料,上面将我国各种人名分门别类地罗列清楚,并且所有的人名都在上面,不得遗漏;其次,我缺少什么资料,得有人提供;至于身边的人,也应该主动地对我报上名来,并详细地讲讲其来历……
(生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