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
- 资源简介:
约3980个字。
《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
《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
课前导学:
1、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图片、资料。
2、搜集古今中外著名探险家的故事,整理到随笔本上。
学习目标:
1、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本文生动的景物描写,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探险队员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自学引导:
1、补全下列词语:
zhì()息xié ()带峰diān()养()蓄()
齐心()()钉()铁()直前()口同()
2、理解1题中成语的含义,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造句。
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读完文章你收获到了什么?
2、[跳读课文]:理清运动员攀登珠峰的几个阶段,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1、赏读课文,补全句子:
补全内容:我从文中第( )段这句话中看到了登山队员遇到了的困难,感悟到了他们的精神。
补写要求:在课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言材料,整理出来进行品析。
2、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现在你对这种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吗?请你结合文中的事例谈谈你的认识。
学以致用:
假设登山队员登顶的时间是中午,仿照文中的景物描写,发挥你的想象,用一两句话描绘登山队员在巅峰所看到的景象。(50字左右)
小组评价: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探险队员所表现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
教学重、难点:
1)、快速阅读并能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并能学会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情分析:
珠峰一个令千万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向世人展示着她的神秘与伟岸。学生对珠峰心中充满着向往。本节课我们先从整理感知课文的内容、理清思路;后让学生合作探究,感受写景的妙处,然后延伸拓展,以认识和理解为主旨,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并播放歌曲《珠穆朗玛》,欣赏后让同学们用一句话描绘所看到的景象以及对珠峰的了解。
[屏幕]:这是一座的山峰。
教师补充总结:珠穆朗玛峰,藏语的意思是“第三女神”,峰顶常年积雪,一派圣洁的景象,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 8844.43米 ,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坐落在西藏定日县中尼边境处,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称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960年的5月,是谁在这条充满死亡的路线上创下了奇迹吗?
生: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
师:是的,1960年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的冰雪,翻过万丈巉岩,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了地球之巅,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从北坡登上最高峰的创举。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些英雄,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感受他们登顶的气概。
3、板书课题,并解题。
二、欣赏壮美:
1、这个令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令无数人对它充满着向往,试着在替目前加一些信息来概括课文内容?
登上地球之巅。
2、这次活动在当时引起了世界的轰动,于此同时王富洲、贡布、屈银华的名字也变得家喻户晓,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几位英雄。(展示三人登顶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