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课堂实录2
- 资源简介:
约4510个字。
《登上地球之巅》课堂实录
俸伯中学闻欣
1.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是叙写我国登山运动员,如何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攀登珠穆朗玛峰,为祖国争得荣誉的故事。因为它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课下我让学生自主学习了字词和熟读了课文。我在课上想采用了解大意――探究精神――借鉴写法――学习精神――拓展阅读这样的教学思路来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搜索信息能力和概括要点的能力。
2.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登上地球之巅》这篇文章,我们来考虑一下课文题目,“地球之巅”指哪里呢?
生:珠穆朗玛峰。
师:“巅”是什么意思。
生:最高点。
生:山顶。
师:对,是指山顶,也就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山顶。课下我让同学们自学了这篇文章,并搜集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材料,哪位同学上前面来演示一下你搜集到材料?
(生利用投影仪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珠穆朗玛峰的材料)
师:刚才有四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了珠穆朗玛峰的有关情况,非常好。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是人类想要证明攀登能力的圣地。50年来,有许多人登上了雄伟的珠穆朗玛峰,也有许多人失败了,甚至长眠在了那里,但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自我的挑战。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第三支登山队。本文所描写的,正是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350米最艰苦、最惊险的那段经历。今天,让我们一起重走那条艰苦卓绝的登山之路。下面我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过程。注意搜集筛选主要信息。
(生看书思考)
师:哪位同学来试着概述一下?
生:北京时间上午9:30,年轻的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四人向珠穆朗玛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他们为了减轻背上的负担把不用的物品都抛弃了,只带着几件重要的物品往上攀登。他们走了两个钟头才上升了70米,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不畏艰辛、坚持前进。刘连满在前面开路,非常坚强,爬了几次跌倒几次,他还是继续开路。在接近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忽然他灵机一动,用搭人梯的方法把三个人送上岩顶。攀登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他们在天色特别黑、寒风呼啸着这种环境中继续前进。但是前一阶段花费时间过长,背上氧气筒的容量不多。刘连满因过度疲劳身体非常弱,但仍坚持前进。恶劣的环境没有打倒他们的意志,他们奋勇前进,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让刘连满留下来,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上顶峰。刘连满怕拖累战友,给战友写了一封信,告诉战友自己的氧气筒里还有点氧,留给他们胜利归来用。与此同时王富洲、贡布、屈银华艰难的前进,他们翻过两座石岩,又登上一座雪坡。贡布在前面开路。最后王富洲坚持为大家开出一条前进的道路。他们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三人的氧气已用完,风也渐渐小了,对攀登十分有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