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记》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其它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4/4 7:29: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虎丘记
袁宏道
【学前导引】
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苏轼被贬黄州赤鼻矶写下的著名散文《赤壁赋》,文中写了苏轼与两三个客人夜游赤壁的情景。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明朝袁宏道写的游记《虎丘记》,看看这两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散文的鉴赏要领,培养初步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2.分析作者对虎丘中秋月夜盛况的描写,体会他不愿为官的心情。
3.体会和揣摩作品语言方面的特色和写景的妙处。
4.掌握和积累文言字词知识,如:栉、比、状、属、识等。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1.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在明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现湖北公安)人。曾任吴县(现在江苏苏州)知县,不久解官去,游览江南名胜,后又授顺天府教授,补礼都仪制司主事,两年后又辞去。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以文学见长,时号 “三袁”,因为他们的籍贯为湖北公安,故世称“公安派”,其中以袁宏道的成就最高。他有一套系统的理论,成为“公安派”的文学纲领。袁宏道还作有各体诗歌1700余首,但成就不及散文。其作品语言清新明快,可是内容仅限于抒发个人情趣,不能充分反映社会生活,只有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现实意义有限。著有《袁中郎全集》。
2.公安派: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的籍贯为湖北公安,故世称“公安派”,其中以袁宏道的成就最高。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他们力矫明中叶“前七子”和“后七子”所倡导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流弊,主张文学作品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公安派在解放文体上颇有功绩,自成一家,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消极避世,多描写身边琐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创作题材狭窄。因此,评论公安派文学主张的理论意义超过他们的创作实践是公允的。
3.《虎丘记》是袁宏道很有代表性的作品。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袁宏道任吴县令,曾多次游览虎丘,两年后辞官,故地重游。作品刻画细腻,情致盎然,语言浅近,清新流畅。
4.虎丘:虎丘在苏州市西北部,海拔30多米,气势雄伟,景色秀丽,向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就曾经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明人徐缙也曾写道:“平生浏览遍天下,游之不厌唯虎丘。”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即葬于此,三日而有虎踞其上,因而以此为名。据苏州地方志记载,苏州风俗,中秋之夜“携榼胜地,取袂踏歌”,“倾城士女出游虎丘,笙歌彻夜”。
二、识记积累
1.字音识记
高岩邃(suì)壑(hè) 倾城阖(hé)户 下迨蔀(bù)屋
靓(jìnɡ)妆丽服 栉(zhì)比如鳞 竟以新艳相角(jué)
妍(yán)媸(chī)自别 每度(dù)一字 不知尚识(zhì)余言否
置酒交衢(qú)间 樽(zūn)罍(léi)云泻 雷辊(ɡǔn)电霍
瓦釜(fǔ) 最可觞(shānɡ)客 恐进之亦兴阑(lán)
荇(xìnɡ)藻凌乱 迟(zhì) 欲祠(cí)韦苏州
属(zhǔ)而和(hè)者 重(chónɡ)茵累席 飞岩如削(xiāo)
2.词类活用
箫鼓楼船:(箫鼓:名词动用,吹箫击鼓。)
樽罍云泻:(云:名词作状语,像云彩一样。)
栉比如鳞:(栉:名词作状语,像梳子一样。)
一人缓板而歌:(板:名词动用,拍打檀板。)
檀板丘积:(丘:名词作状语,像山丘一样。)
吏吴两载:(吏:名词动用,作官。)
无得而状:(状:名词动用,描绘,形容。)
壮士听而下泪矣:(下:名词动用,流下。)
最可觞客:(觞:名词动用,劝人饮酒。)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