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专项练习
- 资源简介:
三个专题共11份文件。
鉴赏诗歌的形象
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曲的最后三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曲的最后三句描写了大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等景物,都是秋天典型的意象。诗中所描写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深浓的秋意。作者因收到万里之外的家信,正做着回家的梦,但大雁的啼鸣、芭蕉叶上的雨声惊醒了美梦,于是倍感思家的愁情和归家无期的惆怅。
答案 诗中选取啼雁、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烘托出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
曹雪芹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这首词塑造了贾宝玉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刻画了作为封建阶级叛逆者贾宝玉的形象,他的所谓乖张不过是不愿走统治者为其所规定的读书应举的生活道路罢了,寄寓了作者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深刻批判和对保持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的赞美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词刻画了词人自己的形象,词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刻画了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的形象。(可以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句理解,此句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①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
【注】 ①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辞》名篇。③借用杜甫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下片通过哪两种手法描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手法:对比、用典。形象: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如今流浪憔悴、落魄江湖的词人形象。
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 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
鉴赏诗歌的语言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①
陆 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是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水草,“蓼”也是一种水边生长的草,味辛辣。一“白”一“红”,色彩鲜艳,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恬美幽静、令人心醉的美景图。“蓑”比喻为新绿,新颖别致;“映”字体物精妙,令人怡悦。
答案 “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锁”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阴云密布、雾压朱楼的情景,暗示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意味无穷。
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①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影随
……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 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诗借暮春时节,飞花飘落,表达了主人公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与思归之情;雍诗表达情感较为复杂,既有惜别的忧伤、思乡的伤感,也有对友人得以还乡的喜悦。所写景物为清新的早春,为乐景。
答案 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牡丹
刘克庄(南宋)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注】①姚黄,牡丹中的名贵品种。②广陵花,指芍药,古代有“扬州芍药甲天下”之说。
这首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比。①芍药与牡丹对比,②牡丹(王侯)的繁盛与寂寞冷落,③北方故土的昔盛今衰。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形象、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 (1)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雾昏暝,难得片刻的晴朗心情,这是凄冷之一;闻雁叫,却难见被云雾遮挡的鸿雁,更浸染思念亲朋情怀,景中寓情,这是凄冷之二。
(2)全诗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阕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围;下阕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刻画得很清晰。全诗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岁 暮①
[唐]杜甫
……
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 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不能删去。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诗歌表达手法中“反衬手法”的运用。考查情与景的关系,重点要揣摩乐景与哀情之间的辩证关系。用乐景写哀情而愈见其哀。
答案 同意后一种意见。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闲适之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巴丘书事
陈与义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结合全诗的内容,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作者坎坷漂泊的感慨,报国无门(或“年老无成”)的哀叹,忧国伤时的情怀。
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京口月夕书怀
[南宋]林景熙①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旅夜书怀②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 ①作者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②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为比较阅读题。所选诗歌一为唐诗,一为宋诗,但都是五律。要求分析二诗情感的相似之处,属比较阅读的范畴。在分析时注意结合诗歌所选用的意象的相似性进行作答。答出两点即可。要求比较宽泛。
答案 (1)都抒发了异乡飘泊沦落的悲凄之情,林诗中感叹自己“异乡”飘泊,杜诗用“天地一沙鸥”自况,自伤飘零。(2)都抒发了自己年老孤独的伤感之情,林诗中感怀自己“百年”之身独对夜灯,杜诗中以“平野阔”“大江流”反衬自己一叶小舟的孤苦伶仃。(3)都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悲哀之情,林诗中有“华发”“百
……
传记类(Ⅰ)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南垣传
[清]吴伟业
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
君为人肥而短黑,性滑稽,好举里巷谐媟①以为抚掌之资。或陈语旧闻,反以此受人啁弄,亦不顾也。与人交,好谈人之善,不择高下,能安异同,以此游于江南诸郡者五十余年。自华亭、秀州外,于白门、于金沙、于海虞、于娄东、于鹿城,所过必数月。其所为园,则李工部之横云、虞观察之予园、王奉常之乐郊、钱宗伯之拂水、吴吏部之竹亭为最著。经营粉本②,高下浓淡,早有成法。初立土山,树石未添,岩壑已具,随皴③随改,烟云渲染,初入无痕。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主人解事者,君不受促迫,次第结构,其或任情自用,不得已骫骳④曲折,后有过者,辄叹息曰:“此必非南垣意也。”
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君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常高坐一室,与客谈笑,呼役夫曰:“某树下某石可置某处。”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甚至施竿结顶,悬而不缒,尺寸勿爽,观者以此服其能矣。人有学其术者,以为曲折变化,此君生平之所长,尽其心力以求仿佛,初见或似,久观辄非。而君独规模大势,使人于数日之内,寻丈之间,落落难合,及其既就,则天堕地出,得未曾有。曾于友人斋前作荆、关老笔,对峙平墄,已过五寻,不作一折,忽于其颠,将数石盘互得势,则全体飞动,苍然不群。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
君有四子,能传父术。晚岁辞涿鹿相国之聘,遣其仲子行,退老于鸳湖之侧,结庐三楹。余过之谓余曰:“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荡于兵火,没于荆榛,奇花异石,他人辇取以去,吾仍为之营置者,辄数见焉。吾惧石之不足留吾名,而欲得子文以传之也。”余曰:“柳宗元为《梓人传》,谓有得于经国治民之旨。今观张君之术,虽庖丁解牛,公输刻鹄,无以复过,其艺而合于道者欤!君子不作无益穿池筑台《春秋》所戒而王公贵人歌舞般乐侈欲伤财独此为耳目之观稍有合于清净。且张君因深就高,合自然,惜人力,此学愚公之术而变焉者也,其可传也已。”
作《张南垣传》。
【注】 ①谐媟(xiè):诙谐不恭敬。②粉本:建筑物的草图。③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④骫骳(wěibèi):屈曲宛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悬而下缒,尺寸勿爽 爽:差错。
B.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 识:记住。
C.不事雕饰,雅合自然 雅:很,甚。
D.他人辇取以去 辇:车子。
答案 D [辇:名词作状语,用车子运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遂以其意垒石②汉亦留之以相当
B.①忽于其颠②使毕使于前
C.①此学愚公之术而变焉者也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D.①且张君因深就高②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
答案 B [A项“以”,①介词,“按照”;②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B项“于”,都是介词,“在”。C项“而”,①连词,表递进关系;②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因”,①介词,“凭借,依照”;②连词,表顺承。]
3.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不作无益/穿池筑台/《春秋》所戒/而王公贵人/歌舞般乐侈欲/伤财独此为耳目之观/稍有合于清净。
B.君子不作无益/穿池筑台/《春秋》所戒/而王公贵人/歌舞般乐/侈欲伤财/独此为耳目之观/稍有合于清净。
C.君子不作/无益穿池筑台/《春秋》所戒/而王公贵人/歌舞般乐侈欲/伤财独此/为耳目之观/稍有合于清净。
D.君子不作/无益穿池筑台/《春秋》所戒/而王公贵人/歌舞般乐/侈欲伤财/独此/为耳目之观/稍有合于清净。
答案 B
4.张南垣是如何营建园林的?请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动工之初,张南垣先细心观察,将材料的特点记在心里。开工后,不必现场察看,常常是一边与客人谈笑,一边安排工匠去做。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惧石之不足留吾名,而欲得子文以传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即使一花一竹的布置,其疏密倾斜,从各个角度看也都是非常巧妙的。
(2)自从我凭借建造园林的技艺来往于江南,几十年来,名园别墅变换主人的事到处都有。
(3)我担心垒山之石不能使我的名字流传,所以想用您的文章来使我的名字流传。
【参考译文】
张南垣名涟,南垣是他的字,本是华亭人,后来移居秀州,所以又算是秀州人。他从小学画,喜欢画人像,又善于画山水,就以山水画的意境垒石砌造假山,所以他别的技艺都不擅长,只有垒石造山最为擅长,干这一行的没有谁能赶得上他。
张南垣生得黑而矮胖,性格滑稽,喜欢拿街头巷尾荒诞不经的传
……
传记类(Ⅱ)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进士。除监察御史。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
仁宗在东宫,素知谦骨鲠。及嗣位,召为大理少卿。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政事多非洪武之旧,及有司诛求无艺。帝多采纳。既复言五事,词太激,帝乃不怿。尚书吕震、吴中,侍郎吴廷用,大理卿虞谦等因劾谦诬罔,都御史刘观令众御史合纠谦。帝召杨士奇等言之,士奇对曰:“谦不谙大体,然心感超擢恩,欲图报耳。主圣则臣直,惟陛下优容之。”帝乃不罪谦。然每见谦,词色甚厉。士奇从容言:“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帝惕然曰:“此固朕不能容,亦吕震辈迎合以益朕过,自今当置之。”遂免谦朝参。
未几,帝以言事者益少,复召士奇曰:“朕怒谦矫激过实耳,朝臣遂月余无言。尔语诸臣,白朕心。”士奇曰:“臣空言不足信,乞亲降玺书。”遂令就榻前书敕引过曰:“朕自即位以来臣民上章以数百计未尝不欣然听纳苟有不当不加谴诃群臣所共知也。间者,大理少卿弋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而自是以来,言者益少。今自去冬无雪,春亦少雨,阴阳愆和,必有其咎,岂无可言?而为臣者,怀自全之计,退而默默,何以为忠?朕于谦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自愧咎。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谦朝参如故。”时中官采木四川,贪横。帝以谦清直,命往治之。擢谦副都御史,遂罢采木之役。
宣德初,交阯右布政戚逊以贪淫黜,命谦往代。王通弃
……
散文类(Ⅰ)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朱熹选文两篇
(1)世之传神写照者,能稍得其形似,已得称为良工。今郭君拱辰叔瞻,乃能并与其精神意趣而尽得之,斯亦奇矣。
予顷见友人林择之、游诚之,称其为人,而招之不至。今岁惠然来自昭武,里中士夫数人欲观其能,或一写而肖,或稍稍损益,卒无不似,而风神气韵,妙得其天致,有可笑者,为予作大小二像,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持以示人,计虽相闻而不相识者,亦有以知其为予也。
然予方将东游雁荡,窥龙湫,登玉霄,以望蓬莱;西历麻源,经玉笥,据祝融之绝顶,以临洞庭风涛之壮;北出九江,上庐阜,入虎溪,访陶翁之遗迹,然后归而思自休焉。彼当有隐君子者,世人所不得见,而予幸将见之,欲图其形以归;而郭
……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Ⅰ)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句。
(1)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___,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 (1)烟光凝而暮山紫 (2)会桃花之芳园 (3)风急天高猿啸哀 (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樯橹灰飞烟灭 (6)万类霜天竞自由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__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_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答案 (1)患不知人也 沉舟侧畔千帆过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沧海月明珠有泪 (3)仰观宇宙之大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或“风波总被,雨打风吹去”) (4)连峰去天不盈尺 山河表里潼关路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________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___,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3)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答案 (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镜中衰鬓已先斑 千载谁堪伯仲间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其四》)
(2)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 (1)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2)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 (3)多于在庾之粟粒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