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千古文章“意”为先》教学实录
- 资源简介:
约5340字。
《千古文章“意”为先》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了解审题立意的重要性,重视新材料作文作文的审题立意。
2、准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学会多角度立意,寻找最佳立意。
【教学重点】准确全面地理解材料思想内容,学会多角度立意,确定最佳立意
【教学难点】准确全面地理解材料思想内容,确定最佳立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今天这堂课我们重点探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连续的两次高考模拟中,部分语文素养不错的同学语文成绩创下新低,原因都出在作文偏离题意拿低分;为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发生,他们特别要求老师谈谈如何进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先”,王夫之也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的高下决定一篇文章成败。阅卷老师评判作文优劣的重要指标有四个——扣题、内容、思路、形式,其中“扣题(切合题意)”是关键指标,列于首位;《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一、二类文的第一要求分别是“切合题意”和“符合题意”。
二.考点阐释: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新材料作文特点一是“给材料,却不规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既讲究审题,又体现开放,利于考生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新材料作文特点二是“材料多种多样”。故事、新闻、诗歌、名言、对话、漫画等都可以,且蕴涵深广,大都具有现实意义。所提供的材料内涵丰富意味着可写的角度众多,你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发挥文学才华的角度来写。
新材料作文特点三是题干多包含“四自”、“一不”。①自选角度。“自选角度”不是自由、任意选择,角度立足于对所给材料的准确全面的审读、理解、分析。②自定立意。“立意”即作文的主题,确定立意时,可以有两种选择,或者全面综合理解材料,把握材料主旨、主要情感;或者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写出新意。③自拟题目。题目不是自由拟,而是在选准角度的基础上,分析确定论题或观点,然后拟定标题。④自选文体。根据论题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⑤“一不”就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这一要求具有引导、约束、限制的作用,也就是说准确把握材料中心是关键,只有符合材料内容的立意才是切合题意的立意,另起炉灶就是偏题甚至离题。
三.结合练习,学习多角度审题立意
(一)介绍多角度审题立意的方法(多媒体投影)
1.找准对象(找出材料涉及的对象,分清主次)
2.抓好关键(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如议论句